聚文网

聚文网 > 精选

【独家报道】上观记者高考同题作文:挑战当代的圣之时者责任

精选 2024-05-22 16:53:28
相关推荐

混沌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蝴蝶效应”——亚马逊雨林的一只蝴蝶振动一下翅膀,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个理论上可能的事件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充满变数,难以预测。然而,也有许多人不相信“蝴蝶效应”,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生活观呢?我不由想起了高中三年的一段“研究”经历。

“生活世界充满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比如,我国东北冬天下雪是必然的,但每年哪天开始下雪则是偶然的。”这是高一时,政治老师上课时对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解释。诚然,必然事件是可以预测的,而偶然事件是难以预测的,但问题在于,偶然与必然真的是如此简单的一种关系吗?通过研读西方哲学著作,我发现这其实是个延续千年的哲学问题。一派名为“决定论”的哲学观点认为,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必然的!因为从世界诞生的刹那开始,每件事情都由“因果链”关联起来,故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有言:假如我知道宇宙中每个原子的位置和动量,就能够根据牛顿力学理论知道过去和未来的每一件事。然而,科学家真的能做到“料事如神”吗?英国物理学家霍金给出了他的见解:也许,决定论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我们很可能永远无法知道“每个原子的位置和动量”,所以我们的生活充满偶然和未知。

诚哉斯言,霍金的观点意味着:我们既要根据世间万物的“因果链”,积极做出预测,并且用这些预测指导我们的行动;同时又要欣然接受生活中的变数,“应时而动”、处事灵活。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古人虽然没有像西方哲人那样争论千年,但自有其高妙之道。孟子对圣人的最高评价是“圣之时者”,即圣人要根据各种时机变幻,采取与时俱进的作为。

当今世界,要做到与时俱进,一方面需要在大视野、大数据支撑下,做出较为科学、准确的预测;另一方面不可“迷信”预测,而是要在遇到变数后及时、巧妙地应对。如此,方能成为笑到最后的强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新常态”这个概念,它就是科学预测的产物,是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但也要看到,这个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并没有具体规定我们未来在经济上应该怎么做。其中,就体现出了积极预测而不迷信预测的“辩证法”。

治国理政之道如此,个人生活哲学亦是如此。让我们与时俱进,预测时代趋势、捕捉时机变幻,力争做当代的“圣之时者”!

【大同中学特级语文教师曹动清 点评】

文章以“蝴蝶效应”引出议论的话题:“生活充满变数,难以预测”与“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不同的生活观。接着,从“生活世界”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展开论述——必然事件是可以预测的,而偶然事件是难以预测。又引述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与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可预测”与“不可预测”相矛盾的观点,从而得出“我们的生活充满偶然和未知”的结论。

而这一结论自然引出了所要论述的观点:“积极做出预测,并且用这些预测指导我们的行动;同时又要欣然接受生活中的变数,‘应时而动’、处事灵活”。随即,文章以孟子的“圣之时者”作进一步阐释。在此基础上,论述当今世界,应该如何“准确的预测”、“巧妙地应对”变数,用的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新常态”,并且指出这是积极预测而不迷信预测“辩证法”。

最后,以“治国理政之道如此,个人生活哲学亦是如此”结题,并且号召“与时俱进”:预测时代趋势、捕捉时机变幻,力争做当代的“圣之时者”,很自然地照应了题目。

文章充满了思辨的色彩。而这恰恰是高中学生当下最为薄弱的,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已经引起重视的方面——“注重思辨、关注生活”,这是上海新世纪高考作文的走向!诚然,俞陶然这位“考生”即便有高中三年一段喜欢政治的“研究”经历,若没有以后的工作实践、生活历练,也难以写出如此立意深刻的文章。至于“圣之时者”出自《孟子·万章下》,没有丰富的读书经历,自然也很难为之!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