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美文 > 经典美文

难忘的岁月难忘的歌情感美文

经典美文 2011-08-31 16:22:03
相关推荐

苏红她们走了,我们将她仨送到了悬崖峭壁的山顶。下临沪溪河,面临二龙滩,风景优美,地势绝佳。墓地下挖二尺,便是一块重逾千万吨的连山石。战友们用炸药炸开了这块巨大的千年顽石,在这儿给她们垒起了三座壮观的坟茔。三块打磨平滑光洁的花岗石墓碑上,凿下了她们的姓名以志不朽。

战友们走了,工地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广播站和小卖部又从女生连调来两个姑娘,接替了周雪琴和陈亚仙的工作,成为我工作上的新搭档。我的心已经在这个秋天老去,寒冬既将来临,能经受的住严寒考验?

一个冬日的午后,苏南轻车简从又一次来到工地。我陪他去了苏红的墓地,老人抚摸着墓碑伫立良久。白发人凭吊黑发人,他半天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有的只是做为一个老军人的坚强、刚毅;做为一个老人和父亲的淡淡的感伤。最后,我们用随身带来的锹给三座新坟培了培土,又从其它地方移来三棵松、柏树苗栽上。老人说这里没有水不知道能不能成活?我说一有时间我就会来浇水,一定要让茁壮生长。

下山后,秘书说开车去县城,老人却坚持留下来。他让秘书和司机去了县城,自己却留在了工地。晚饭后,政委让小吴给老人在会议室安了一张床,让我抽时间多陪陪他说说话儿。晚上,我们谈了很久,也谈了很多。我考虑到老人坐了一天的车很累,明天又要坐车返回,几次请他早点休息,他都说时间还早,没有早睡觉的习惯。直到12以后,他才让我离开。临走,他把去北京开会时,专门给我买的一台《红灯》牌袖珍收音机送给了我。

进入冬天后,夜晚特别长,也特别的难熬。有了收音机后,它把我同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了。每当夜深人静,躺在被窝里不能入眠的时候,我就打开收音机,聆听来自外面世界的声音。那个时候国内的广播电台不多、节目也很单调。仅菅是这样,我也很满足了。

苏红她们走了,我们将她仨送到了悬崖峭壁的山顶。下临沪溪河,面临二龙滩,风景优美,地势绝佳。墓地下挖二尺,便是一块重逾千万吨的连山石。战友们用炸药炸开了这块巨大的千年顽石,在这儿给她们垒起了三座壮观的坟茔。三块打磨平滑光洁的花岗石墓碑上,凿下了她们的姓名以志不朽。

战友们走了,工地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广播站和小卖部又从女生连调来两个姑娘,接替了周雪琴和陈亚仙的工作,成为我工作上的新搭档。我的心已经在这个秋天老去,寒冬既将来临,能经受的住严寒考验?

一个冬日的午后,苏南轻车简从又一次来到工地。我陪他去了苏红的墓地,老人抚摸着墓碑伫立良久。白发人凭吊黑发人,他半天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有的只是做为一个老军人的坚强、刚毅;做为一个老人和父亲的淡淡的感伤。最后,我们用随身带来的锹给三座新坟培了培土,又从其它地方移来三棵松、柏树苗栽上。老人说这里没有水不知道能不能成活?我说一有时间我就会来浇水,一定要让茁壮生长。

下山后,秘书说开车去县城,老人却坚持留下来。他让秘书和司机去了县城,自己却留在了工地。晚饭后,政委让小吴给老人在会议室安了一张床,让我抽时间多陪陪他说说话儿。晚上,我们谈了很久,也谈了很多。我考虑到老人坐了一天的车很累,明天又要坐车返回,几次请他早点休息,他都说时间还早,没有早睡觉的习惯。直到12以后,他才让我离开。临走,他把去北京开会时,专门给我买的一台《红灯》牌袖珍收音机送给了我。

进入冬天后,夜晚特别长,也特别的难熬。有了收音机后,它把我同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了。每当夜深人静,躺在被窝里不能入眠的时候,我就打开收音机,聆听来自外面世界的声音。那个时候国内的广播电台不多、节目也很单调。仅菅是这样,我也很满足了。

冬去春来,湘西的春天来临了。春天,万物复苏,到处都充满了勃勃生机。我那枯萎在秋天里的心,也在寒冬过去的春天里开始了复苏。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的喜讯也伴随着春天的脚步降临了。74年2月25号,我们接到了兵团的电报通知,北方交大、西南交大、上海铁道学院、长沙铁道学院等10来所大学将来兵团招生。全兵团一共110个名额,给了我们分团26个名额。尽菅这样还是僧多粥少,让谁去不让谁去?全分团1200多名学生,光是高三的应届毕业生就有800来人。这件事的确让政委为难,分团党委几次开会定方案都定不下来。让连队推荐2-3人,他们一下子报上来10多个。从推荐意见表上看,论劳动论表现个个都不错。矛盾集中上交,让政委很恼火也很无奈。

最后,为了公平竞争,政委将各连队报上来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了一次集中的文化考试,请来县中的老师出题并监考。卷子改出来后,成绩之好出乎监考老师的意外,让政委大为满意,初步将推荐人员敲定。就在这时,新的问题出来了。同样的考题,初三和高三的学生同台竞争,其结果可想而知。敲定的名单还没有公布结果,参加推荐考试的20多名学生联合了200多名初三学生集体到团部上访。打着“我们要知识!我们要读书!我们要公平”的横幅标语

为了以示慎重,政委立即召回了所有的党委委员,让每个连队派出两名学生代表,以党委扩大会议的形式同学生代表们对话。在会上,政委就这次推荐考试没有兼顾到初中学生的实际问题向大家道了歉。同时,向大家宣读了兵团党委转发的招收工农兵大学生的条件和具体要求。最后解释说,初中毕业没有念高中,上了大学学起来会很困难。因为名额少,所以要挑选表现优秀,文化基础好的同志进入大学学习深造,以便早日成材。学生代表们虽然赞同政委的解释,但是心中仍然不甘。一个个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归纳起来还是横幅上的那三条意见。

通过对话,团党委决定充分采纳学生们的意见,做进一步的研究,把学生们劝散了。党委会上,政委提议并通过了减少学生们的劳动定额,恢复一个星期五天半工作时间的作息制度。另外,还决定以营为单位开办文化补习学校,利用工余时间为初中生补习高中课程。分团党委的这个决定一宣布,顿时引起分团上下的轰动,1000多名学生个个欢呼雀跃

做为学生中的一员,我打心眼里感激政委。是他这个老共产党员,在知识不被看重的年代如此重视学生们的文化知识学习,让我们没有把本来就学的不多的一点知识抛荒在那条大峡谷里。为后来输送的75、76两批工农兵大学生,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也为后来恢复高考制度考走的77、78两届新生,提供了展翅高飞的平台。

在此之前,我曾私下在同政委的交谈中谈到过此事。因为当时铁路正处于施工高潮时期,工程用砂、石量很大,使政委迟迟下不了这个决心。这次能让政委痛下决心,把学生们的学业荒废问题提交党委会讨论,有很大的原因是学生们起了推动的作用。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决定要冒很大的风险。外界舆论、上级机关的责问这些都姑且不论,单就是办学所需的经费、师资的来源,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不是我们这样的供给制单位所能承受的,这些都是让政委迟迟下不了决心的原因。

学校经过政委的多方努力办起来了,兵团党委对我们开办文化补习学校一事给予了肯定,并拨来一笔经费表示支持,苏红的父亲从简报上看到了我们的情况后,私人汇来了5000元钱,并给全团学生写来一封公开信表示期望和祝贺。政委看信后很激动,并让我以《学校简报》的形式下发到每个连队人手一份。

学校开办之初,为了解决教师问题,我们在全团的高三学生中公开聘请,经过考试后择优录取。报酬就是一个星期给两个下午的工作时间备课、改作业,一个月多给10元的生活津贴。为了解决高三学生的自学问题,政委几次跑县里,请来了几名有经验的高中教师。他们利用星期六,星期天的教学空余时间到砂场来为我们讲课。政委除了好烟好茶招待外,每次都是用自己的小车司机去接送,并让食堂特殊安排饭菜由于政委的远见,分团党委的正确决策,全部学生都参加了学习。我们一手拿锹一手拿笔,做到了生产、学习两不误。我们从74年开始到76年为止,先后向全国10多所大专院校输送了88名合格的工农兵学员,他们进校的文化基础和在校的学习进度都让校方满意。77年第一次恢复高考,我们就考走了63人;78年考走了96人。其中,初中生占了22人……?

老政委刘明,是我人生路上的第一位良师益友。他做为一个军人、一个老共产党员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