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其他类 > 影视大全

朗读者第四期朗读内容

影视大全 2020-05-15 03:56:37
相关推荐

在《朗读者》中,几乎每一期都会有嘉宾为自己的孩子朗读,从柳传志到郑渊洁再到麦家,这份舐犊之情总能让观众为之感动。

朗读者第四期朗读内容

1. 背影

作者: 朱自清

朗读者:李亚鹏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925年10月在北京。

在《朗读者》中,几乎每一期都会有嘉宾为自己的孩子朗读,从柳传志到郑渊洁再到麦家,这份舐犊之情总能让观众为之感动。

朗读者第四期朗读内容

1. 背影

作者: 朱自清

朗读者:李亚鹏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925年10月在北京。

2.

自行车之歌

作者:苏童

朗读者:胡炜炜

一条宽阔的缺乏风景的街道,除了偶尔经过的公共汽车、东风牌或解放牌卡车,小汽车非常罕见,繁忙的交通主要体现在自行车的两个轮子上。这是一部西方电影对七十年代北京的描述,所有人都知道,看到自行车的海洋就看到了中国。

我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六十年代出产的永久牌。从我记事到八十年代离家求学,我父亲一直骑着它早出晚归。星期天的早晨,我总是能看见父亲在院子里用纱线擦拭他的自行车。现在,我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去医院的路上。

曾经有一次,我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骑了二十里路,去乡村寻找一个握有家传秘方的赤脚医生。我难以忘记这二十里路,大约有十里路是苏州城内的那种石子路、青石板路,另外十里路就是乡村地带海浪般起伏的泥路了。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他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畅通。

这世界变化快——包括我们的自行车,我们的人生。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我仍然喜欢打量年轻人的如同时装般新颖美丽的自行车,有时我能从车流中发现一辆老永久或者老凤凰,它们就像老人的写满沧桑的脸,让我想起一些行将失传的自行车的故事。我曾经跟在这么一辆老凤凰后面骑了很长时间,车的主人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的身边是一个同样骑车的背书包的女孩,女孩骑的是一辆目前非常流行的橘红色山地车,两辆自行车在并驾齐驱的时候仿佛也在交谈,

黑色的老凤凰说:“你走慢一点,想想过去!”

橘红色的山地车却说:“你走快一点,想想未来!”

3.姥姥语录

作者:倪萍

朗读者:倪萍

“有好事想着别人,别人就老想着你。你有了好事不想着别人,只顾着自己,最后你就剩一个人了,一个人就没有来往了。一个人一辈子的好事是有限的,使完就完了,人多好事就多。”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儿就看惯了。”

“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钱。”

“东西不在多少,话有时候多一句少一句可得掂量掂量。有时一句话能把人一辈子撂倒,一句话也能把人一辈子抬起来。”

“人生下来就得受苦,别埋怨。埋怨也是苦,不埋怨也是苦。你们文化人不是说‘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吗’?什么是甜?没病没灾是个甜,不缺胳膊少腿是个甜,不认字的人认了个字也是甜。”

“日子得靠自己的双脚往前走,大道走,小道也得走,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弯,拐个弯也不是什么坏事,弯道儿走多了,再上直道儿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会儿,只要你知道上哪儿去,去干嘛,道儿就不白走。人活一辈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儿上,你为么不好好走、好好过呢?”

太阳搂着姥姥睡了一天,月亮陪着姥姥又睡了一晚

眼看着姥姥老了。

老了的姥姥盘腿儿坐在床上说着说着话就睡着了。宽大的落地窗下,太阳一照就是一整天。下班回来,我经常逗姥姥:“又搂着太阳睡了一天吧?”姥姥的脑子没老:“是它搂着我睡了一天,不是我搂着它。”

“人家太阳那么大的官儿会主动搂着你这么个普通百姓?”

“这就是太阳的好哇,管谁都赶不上它公平,不偏不向,不歪不斜,对谁都一样,给你多少就给他多少。”

担心月亮出来姥姥不困了,结果姥姥又陪月亮结结实实睡了一晚上。

五十年了,心跟着姥姥一起走。小时候是她扯着我,长大了是我扯着她。多少个艰难的时刻,都是姥姥用她那大白话点拨着我,支撑着我;多少个想不开的问题,都是姥姥一个个鸡毛蒜皮的比喻让我豁然开朗。姥姥的宽容、姥姥的良善,不断地修正着我的缺点,改正着我的错误,姥姥的智慧、姥姥的光亮始终照耀着我,温暖着我。可是姥姥要走了,这一切她会带走吗?即使都会留下,我怎么还是那么无助、那么害怕呀?

当年给生产队剥花生种子的时候,聪明的人家常把自己家的瘪花生偷偷地换给生产队,留下的是公家的好花生。姥姥从不做这种“聪明”事。

长大了我问姥姥:“你是咋想的?”

姥姥说:“大花生、小花生吃到肚子里都得嚼碎了,种在地里可就不一样了。好种子结好花生,孬种子结小花生。孩子也是这样,你们都在跟前看着。我要是做那‘聪明’事儿,你们长大了就不聪明了。种下什么种子就长出什么果。”我被姥姥震撼了。她想到了从道德上去影响我们,去规范我们。“不坑公家,不占便宜”是姥姥的家法。

姥姥爱干净也爱美,更爱勤俭。穿在里边的秋衣秋裤两大抽屉,姥姥洗了又洗,改了又改,常年不穿的都有两箱子,你要想让她扔掉是件很困难的事。

那年开政协会碰到梁从诫先生(梁思成的儿子),他是环保倡导者。他说其实家里最大的污染源是不穿的旧衣服、不用的旧物。回来我就跟姥姥商量把不穿的旧衣服都扔了,我带头。姥姥说啥也不同意。是啊,过了一辈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姥姥怎么能和梁先生在一个水平线之上啊?

啊,我又想了一招。

“姥姥,我们单位回收旧衣服,无论大孝厚雹男女,一件回收返还你一百元。你看看你有没有不穿的旧衣服?”

姥姥真是贪财呀(也真是老了,糊涂了。一百块买新的也买了,什么单位做这种赔本的买卖呀),一口气收拾了二十三件她的旧衣服交给我。

两千三,第二天我就从“我们单位”拿回钱来交到姥姥手里。

三天过去了,我的表妹玲玲打电话告诉我,姥姥去城南她的家里帮她收拾了五十七件不穿的旧衣服,要拿给我们单位回收。

天哪,五千七百块我收回这一堆破衣服!我表妹知道这又是一幕戏,电话里大笑不止。玲玲说,姥姥一边叠着她那些旧衣服一边说:“像你姐这样的单位哪儿找去?多收拾点。”

另一个表妹凌云的电话也来了(这些表妹都是姥姥带大的她的亲孙女),姥姥把我们单位回收旧衣服这件事在她的亲戚里传遍了,好在谁也不信。

但姥姥这两千三拿到手了,她是真信了,她是捡着便宜了,她是高兴了。我们也高兴啊,我们的目的都达到了,双赢啊!

我说:“姥姥,我们单位这事你别到处说,单位照顾,收不了那么多。”我是担心她再把村里那些亲戚的旧衣服收来,我就惨了。

姥姥说:“有好事想着别人,别人就老想着你。你有了好事不想着别人,只顾着自己,最后你就剩一个人了,一个人就没有来往了。一个人一辈子的好事是有限的,使完就完了,人多好事就多。”

想起我第一次挣到最多的钱是一万块,我就悄悄跟姥姥说了,也拿给她看了。

姥姥说:“钱这个东西,越看越多。我看了就等于你挣了两万,再给你妈看就等于三万了,再给你哥看就是四万了,欢喜成了四倍了。”姥姥的欢喜都是乘法,忧伤都是除法。

好心加好心,就是搅人心

我真觉得姥姥是我身边的一块宝。姥姥最后的几年,几次来北京又几次回山东。姥姥每次走时心里都浸着泪水,每次都说:“再来就得下辈子啦!”

我更是无可奈何,我妈、舅姨们都太强硬了。

“好心加好心,就是搅人心。”姥姥说。

姥姥最后一次离开北京已经九十七岁了,那一年为了孩子上学,我们从城西搬到城东,就住孩子学校门口。当时买房子也就剩最后一套了,十楼,这是姥姥一生里住过的最高的楼了。姥姥住的是家里最朝阳的一间屋,楼前就是刘罗锅的四合院大宅子,不远处是王府饭店,再往前看就是北京火车站,没有任何高出我们楼的建筑物。姥姥很喜欢,每天倚窗看景,等着我儿子放学回来。

姥姥最后一次离开北京我现在想起来都心酸,她不愿意走,我也舍不得,可她的五个儿女都已经形成决定了。毕竟是他们的妈,我们第三代、第-四-代只能是顺从了。妈妈也是快八十的人了,也不能强她之意。爱姥姥,也爱妈妈、爱舅、爱姨,其实真没有轻重,只是觉得孝顺姥姥的日子不多了,妈妈他们还有的是日子给我们孝顺。

稿纸放在桌子上,每天该忙啥忙啥。怪了,常常是忙完了该忙的事就身不由己坐到桌前往稿纸上写字。几天下来,满纸写的都是姥姥的语录。

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儿了也得亮。

盼望、盼望,盼多了,望多了,你那个盼望就能实现了。

孩子你记住,人说话,一半儿是用嘴说,一半儿是用心说。用嘴说的话你倒着听就行了,用心说的话才是真的。

在城里过日子,少一分钱也过不去一天。在咱乡下没有一分钱也能过到年底。

敬一丹每回见了我一定有一句话是不忘的:“姥姥还好吧?”只是一年比一年问得语气迟缓。

房子没有梁早晚得塌了,人要是没人帮着,你有多大能耐也活不起呀!

人不可贪财啊,财是个狼,你贪他他就贪你,你吃他他就吃了你。

岩松说:“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临说再见,他还嘱咐我:“倪姐,快写写姥姥吧,我们需要姥姥的精神。”我咬着牙不写姥姥。

随着姥姥的远去,我充盈的泪水逐渐往心里流淌的时候,想念灌满了我的灵魂,我开始寻找姥姥。家里每一个角落、每一样东西都是我们和姥姥一同拥有的,现在这个人不在了,我找不到了。

可是冥冥之中,姥姥又无处不在。

我知道,我是一直不敢找!我知道,还用找吗?姥姥一直都在我心里,在我的灵魂里。不用想念,姥姥没死,走了的只是那个躯体。

一个人一个脑子,不好把自己的脑子往人家脑子上套。

糖稀越粘越厚,苦菜越洗苦水越少。

心眼不好的人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甜什么是香,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满什么是足,就像吃了一把盐老得喝水,肚子里胀的全是气,气多了人能好受吗?你看老想害别人的那个人,脸都倒挂着,他不快乐啊。害别人最后都害了自己,帮别人最后都帮了自己,不信你去试试。坏人都是傻子,一辈子活得不快乐!

不好吃的菜一人一勺就见盘子底儿了,好吃的馒头越蒸越香,越吃越有。

老天爷和你自己是一个人。你想想,啥事不是你自己心里那个老天爷说了算?所以有多大的福多大的苦都是自己弄成的,谁也别怨。

吃了一辈子小亏,占了一辈子大便宜……一辈子没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个。

心里有气、有怨说出来就好了,不管真对真错,别留着,留日子长了,就长在身体里了。

聪明的婆婆对媳妇要比对儿子好……

别小看那些不起眼的东西,有时候办大事的说不定就是它。养孩子也一样,你别催着她长,催着他学。有人早长,有人开窍晚,你耐住性子等着他就不白等。

在地底下埋的东西都是好东西,都是吃了有劲儿的东西,它往地里扎,那个力就是生命力。人也是这样,有本事的人都不是在表面能说会道,开个花几日就败了,扎个根儿人才能长久。

管哪儿的肉皮都好撕开,就是脸皮不好撕。撕一块儿你试试?这一辈子脸上都有块儿疤。

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儿就看惯了。

有些事儿能使使劲,有些事啊就使不上劲了,天黑了,谁也挡不住喽!

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钱。

3.故宫100之至大无外

朗读者:单霁翔

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薇,来自天上; 禁,是权力来自于人。。。。

城,是这一片(泠泠寓于)在大陆上的恢宏建筑。

太和门广场和他身后的太和殿广场组成立紫禁城的重心。广场在中国的传统里叫作庭院,庭院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在共同的空间里,一家人围拢的住的是(安适)中国文化中相互关怀照应和守望的伦理价值和亲情。一般来讲,家庭越大院子就越大,如大树一般分枝抽条。。。。

皇帝以天下为自己的责任与服务的家,他所住的皇宫庭院也层层相约紧紧相连,成为现在我们见到的伟大宫殿。帝王所在便是宫廷,在家为庭,在宫则廷。 传统民居中轴对称,(院)落重门的格局没有改变,放大的空间营造出超越民居的大格局,它不仅可以应付这个庞大家庭现实生活的需要,还处处殚精竭虑把王朝的秩序和信仰纳入其中,让帝王的生活成为权力的展示和伦理的示范。

这里曾经是皇帝一个人的庭院,体现着天下一人的权威,古代帝王以无限的权力在他的家国里俯仰天下。

这体现在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空间里。大不可测,多极无穷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高的状态是意会的境界,大意味着多,多意味着无穷无尽,无穷无尽就是空。既无穷莫测,故实则虚之,实则虚之是中国人的文化,投射到每个人的心中。

4.握紧你的右手

作者:毕淑敏

朗读者:赵蕊蕊

握紧你的右手 (毕淑敏)

常常见女孩郑重地平伸着自己的双手,仿佛托举着一条透明的哈达。看手相的人便说:男左女右。女孩把左手背在身后,把右手手掌对准湛蓝的天。

常常想:世上可真有命运这种东西?它是物质还是精神?难道说我们的一生都早早地被一种符咒规定,谁都无力更改?我们的手难道真是激光唱盘,所有的祸福都像音符微缩其中?

当我沮丧的时候,当我彷徨的时候,当我孤独寂寞悲凉的时候,我曾格外地相信命运,相信命运的不公平。

当我快乐的时候,当我幸福的时候,当我成功优越欣喜的时候,我格外地相信自己,相信只有耕耘才有收成。

渐渐地,我终于发现命运是我怯懦时的盾牌,当我叫嚷命运不公最响的时候,正是我预备逃遁的前奏。命运像一只筐,我把对自己的姑息、原谅以及所有的延宕都一股脑儿地塞进去。然后蒙一块宿命的轻纱。我背着它慢慢地向前走,心中有一份心安理得的坦然。

有时候也诧异自己的手。手心叶脉般的纹路还是那样琐细,但这只手做过的事情,却已有了几番变迁。

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三山交汇的高原上我当过卫生员,在机器轰鸣铜水飞溅的重工业厂区里我做过主治医师。今天,当我用我的笔杆写我对这个世界的想法时,我觉得是用我的手把我的心制成薄薄的切片,置于真和善的天平之上……

高原呼啸的风雪,卷走了我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并以浓重的阴影,倾泻于行程中的每一处驿站。

岁月送给我苦难,也随赠我清醒与冷静。我如今对命运的看法,恰恰与少年时相反。

当我快乐当我幸福当我成功当我优越当我欣喜的时候,当一切美好辉煌的时刻,我要提醒我自己--这是命运的光环笼罩了我。在这个环里,居住着机遇,居住着偶然性,居住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而当我挫折和悲哀的时候,我便镇静地走出那个怨天尤人的我,像孙悟空的分身术一样,跳起来,站在云头上,注视着那个不幸的人,于是我清楚地看到了她的软弱,她的懦怯,她的虚荣以及她的愚昧……

年近不惑,我对命运已心平气和。

小时候是个女孩儿,大起来成为女人,总觉得做个女人要比男人难,大约以后成了老婆婆,也要比老爷爷累。

生活中就像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样,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幸运。对于女人,无端的幸运往往更像一场阴谋一个陷阱的开始。我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我的手。

因为它不属于冥冥之中任何未知的力量,而只属于我的心。我可以支配它,去干我想干的任何一件事情。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蓝天下的女孩儿,在你纤细的右手里,有一粒金苹果的种子。所有的人都看不见它,惟有你清楚地知道它将你的手心炙得发疼。

那是你的梦想,你的期望!

女孩,握紧你的右手,千万别让它飞走!相信自己的手,相信它会在你的手里,长成一棵会唱歌的金苹果树。5.让我怎样感谢你

作者:汪国真

朗读者:张海玉 北京大学学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