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文学体裁 > 故事

残疾老兵求职故事

故事 2013-02-05 07:04:52
相关推荐

士兵们,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会奋不顾身的为祖国付出,他们是我们学习的精神榜样,下面是有关残疾老兵的求职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残疾老兵求职故事篇1:老兵情怀

1979年9月,入伍不到一年的他跟随部队来到新疆天山深处,加入到了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的大会战中。那一年,他20岁。

1980年4月8日,一个他永生难忘的日子。那天,正在深山里紧张劳作的他们被暴风雪围困,狂风很快就把他们与外界联络的电话线给扯断了。他们一行几个人奉命到山上去给部队送信。那天,与他一起同行的还有另外三名战士,带队的是他们刚成为预备党员七天的班长郑林书。

为能顺利完成任务,他们轻装上阵,只带了一支防备野狼的枪和30发子弹,还有二十多个馒头。他们原本想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时间到达山上的筑路工地,谁料天有不测风云,才出发不久,原本就恶劣的天气变得更加无常。肆虐的狂风裹着大团的雪花从高处俯冲下来,气温骤然下降,最低气温竟然达到零下三十多度。在海拔3000米的高山上,他们踩着脚下厚厚的雪,几乎是连滚带爬地缓慢前行。那样的恶劣天气,再加上上山时带的给养不足,大家的体力消耗得很快,没多久,就个个筋疲力尽了。

4月12日下午6时,他们已在风雪中艰难跋涉了四天,筑路部队的工地,却连影子也没看到。严寒,疲惫,饥饿,如同三个张着血盆大口的恶魔一齐张牙舞爪朝他们扑来。有人撑不住,要倒下,又被身边的战友强行拉起来。他们都很清楚,这时候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带来的给养,只剩下班长郑林书包里的最后一个馒头了。推来让去,那个馒头,却是谁也不肯吃,谁都知道那个馒头的分量——吃了它,也许就有了生还的希望。

“我和罗强是共产党员,陈卫星是老兵,你是新兵,年龄最小,馒头你吃!这是命令,你必须无条件服从!”争论到最后,班长郑林书发了火。那个冰冷的馒头,最后就到了他的手里。他就着雪花与泪水,一口一口将那个馒头咽了下去……

班长郑林书没能撑过那天晚上。临终前,班长拉着他的手说:“我死后,就把我葬在附近的山上,让我永远看护着部队和战友……”班长倒下了,副班长罗强继续带队前行。不久,副班长也倒下了,只剩下他与另外一名战士在风雪中蹒跚前行……那天夜里,他们两个人被严重冻伤,也倒了下去,所幸被附近的哈萨克牧民发现救起。之后,他在医院度过了四年漫长的时光。那场风雪,给他的身心都留下了永远的创伤。它夺走了他的健康,也夺走了他最亲爱的战友。

1984年,他作为一名二等甲级残疾军人复员回到老家,当地政府给他安排了不错的工作,家中父母也操持着为他娶妻生子。他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可他的心事也一天天重了起来。他想起了倒在天山深处的战友,想起老班长郑林书临终前的嘱咐,他太想回去看看自己的老战友了。当他把自己重回天山为老战友守墓的想法告诉家人时,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家人都认为他疯了——放着这么好的小日子不过,要跑到那么艰苦离家那么远的地方去受苦。可当家人听他含泪讲了那些生死风雪夜的经历时,所有的人都沉默了。妻子默默地收拾行装,她说她会陪他一起去,跟他一起陪着他那些长眠地下的战友,一生一世。

就在离班长墓地最近的山坡上,他们盖了三间房,又陆陆续续在周围开出了二十多亩荒地,种上各种庄稼,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作的间隙,他会到老班长的坟前,拔一下坟茔上的草,默默地坐在墓前抽一支烟,同老班长说一会儿话。时间一晃,他的满头青丝就被染成了白发。二十多年的光阴,一生最好的光阴,他都交给了那片沉默的土地。可他不悔,不寂寞,因为在不远处的山坡上,老班长在陪着他,他也在陪着老班长。

2007年,经过多方努力,他将班长郑林书和副班长罗强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那里的管理员。他激动地说:“从此以后,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终生守护着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而牺牲的战友们了!”

他是一名普通的退伍老兵,名叫陈俊贵。

同是1979年,2月17日,在我国南部边疆的某次军事行动中,刚刚入伍一个多月的他就跟着部队一起开往前线。那次,与他一同前往的还有一位与他同连队同乡的战友李保良。在前方阵地隆隆的炮火声中,年纪稍长的李保良镇静而大声地对他说:“谁有啥了相互帮助点,负伤了帮助包扎包扎,万一谁牺牲了,另一个人一定要把他的遗骸带回老家。”

他记住了那个生死约定,却没有料到,死神会那么迫不及待地把他的战友带走。3月11日,在他们所镇守的高地上,战友李保良是一班的重机枪手,处在阵地最前沿,他是另一个班的副机枪手,位置稍稍靠后。战斗打响,敌方阵地上飞下来的一枚火箭弹落在李保良的身边,李保良牺牲了。

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李保良的遗体没有及时转移到后方,而是就地进行了处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已撤离回国,无法再回去寻找战友的遗体,这成了他心底一个永远的痛。

三十年过去了,而今的他已年近半百,头发灰白。可要把战友遗骸送回老家的愿望却日渐一日地强烈。从2009年春天开始,他走上了艰辛漫长的寻找之路。民政厅,烈士陵园,从河南到湖北,他一路打工赚些路费一路打听寻找。厚厚的黑皮日记本上,记着密密麻麻的线索:“2009年4月16日,到河南省民政厅打听部队老兵的情况”、“5月14日,拜访指导员赵得宽和战友刘汉军”、“10月1日,去武汉寻找许平”……

如今的他,还在寻找战友遗骸的路上,不同的是,他不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越来越多的人听说了他和老战友的约定,都加入到这个搜寻大军中来。他说:我最大的心愿是找到李保良的遗骸,并带回家乡,安葬在烈士陵园内,让为国捐躯者有一个安身之处。

他也是一名退伍老兵,名叫郭益民。

两名退伍老兵,一个在天山的风雪中接受过最严酷的"生死洗礼,一个在南疆的隆隆炮火中与死神那么近地对峙。退伍后,也是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从事着完全不同的职业。从地域空间上来讲,他们的人生,并没有任何交集。可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兵,一个让我们多少人念来眼含热泪的名字。

老兵,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多少新兵成了老兵,而多少老兵成了长眠地下的英魂。新兵踩着老兵走过的血路,扛着老兵手上的大旗,慢慢地也走成了老兵。时光荏苒,岁月可以无情地漂白老兵的青春黑发,却漂不去老兵胸膛里跳动的那颗赤诚的心。老兵情怀,在战争年代,是支撑起我们民族的脊梁,在和平时代,仍然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魂。

士兵们,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会奋不顾身的为祖国付出,他们是我们学习的精神榜样,下面是有关残疾老兵的求职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残疾老兵求职故事篇1:老兵情怀

1979年9月,入伍不到一年的他跟随部队来到新疆天山深处,加入到了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的大会战中。那一年,他20岁。

1980年4月8日,一个他永生难忘的日子。那天,正在深山里紧张劳作的他们被暴风雪围困,狂风很快就把他们与外界联络的电话线给扯断了。他们一行几个人奉命到山上去给部队送信。那天,与他一起同行的还有另外三名战士,带队的是他们刚成为预备党员七天的班长郑林书。

为能顺利完成任务,他们轻装上阵,只带了一支防备野狼的枪和30发子弹,还有二十多个馒头。他们原本想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时间到达山上的筑路工地,谁料天有不测风云,才出发不久,原本就恶劣的天气变得更加无常。肆虐的狂风裹着大团的雪花从高处俯冲下来,气温骤然下降,最低气温竟然达到零下三十多度。在海拔3000米的高山上,他们踩着脚下厚厚的雪,几乎是连滚带爬地缓慢前行。那样的恶劣天气,再加上上山时带的给养不足,大家的体力消耗得很快,没多久,就个个筋疲力尽了。

4月12日下午6时,他们已在风雪中艰难跋涉了四天,筑路部队的工地,却连影子也没看到。严寒,疲惫,饥饿,如同三个张着血盆大口的恶魔一齐张牙舞爪朝他们扑来。有人撑不住,要倒下,又被身边的战友强行拉起来。他们都很清楚,这时候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带来的给养,只剩下班长郑林书包里的最后一个馒头了。推来让去,那个馒头,却是谁也不肯吃,谁都知道那个馒头的分量——吃了它,也许就有了生还的希望。

“我和罗强是共产党员,陈卫星是老兵,你是新兵,年龄最小,馒头你吃!这是命令,你必须无条件服从!”争论到最后,班长郑林书发了火。那个冰冷的馒头,最后就到了他的手里。他就着雪花与泪水,一口一口将那个馒头咽了下去……

班长郑林书没能撑过那天晚上。临终前,班长拉着他的手说:“我死后,就把我葬在附近的山上,让我永远看护着部队和战友……”班长倒下了,副班长罗强继续带队前行。不久,副班长也倒下了,只剩下他与另外一名战士在风雪中蹒跚前行……那天夜里,他们两个人被严重冻伤,也倒了下去,所幸被附近的哈萨克牧民发现救起。之后,他在医院度过了四年漫长的时光。那场风雪,给他的身心都留下了永远的创伤。它夺走了他的健康,也夺走了他最亲爱的战友。

1984年,他作为一名二等甲级残疾军人复员回到老家,当地政府给他安排了不错的工作,家中父母也操持着为他娶妻生子。他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可他的心事也一天天重了起来。他想起了倒在天山深处的战友,想起老班长郑林书临终前的嘱咐,他太想回去看看自己的老战友了。当他把自己重回天山为老战友守墓的想法告诉家人时,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家人都认为他疯了——放着这么好的小日子不过,要跑到那么艰苦离家那么远的地方去受苦。可当家人听他含泪讲了那些生死风雪夜的经历时,所有的人都沉默了。妻子默默地收拾行装,她说她会陪他一起去,跟他一起陪着他那些长眠地下的战友,一生一世。

就在离班长墓地最近的山坡上,他们盖了三间房,又陆陆续续在周围开出了二十多亩荒地,种上各种庄稼,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作的间隙,他会到老班长的坟前,拔一下坟茔上的草,默默地坐在墓前抽一支烟,同老班长说一会儿话。时间一晃,他的满头青丝就被染成了白发。二十多年的光阴,一生最好的光阴,他都交给了那片沉默的土地。可他不悔,不寂寞,因为在不远处的山坡上,老班长在陪着他,他也在陪着老班长。

2007年,经过多方努力,他将班长郑林书和副班长罗强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那里的管理员。他激动地说:“从此以后,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终生守护着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而牺牲的战友们了!”

他是一名普通的退伍老兵,名叫陈俊贵。

同是1979年,2月17日,在我国南部边疆的某次军事行动中,刚刚入伍一个多月的他就跟着部队一起开往前线。那次,与他一同前往的还有一位与他同连队同乡的战友李保良。在前方阵地隆隆的炮火声中,年纪稍长的李保良镇静而大声地对他说:“谁有啥了相互帮助点,负伤了帮助包扎包扎,万一谁牺牲了,另一个人一定要把他的遗骸带回老家。”

他记住了那个生死约定,却没有料到,死神会那么迫不及待地把他的战友带走。3月11日,在他们所镇守的高地上,战友李保良是一班的重机枪手,处在阵地最前沿,他是另一个班的副机枪手,位置稍稍靠后。战斗打响,敌方阵地上飞下来的一枚火箭弹落在李保良的身边,李保良牺牲了。

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李保良的遗体没有及时转移到后方,而是就地进行了处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已撤离回国,无法再回去寻找战友的遗体,这成了他心底一个永远的痛。

三十年过去了,而今的他已年近半百,头发灰白。可要把战友遗骸送回老家的愿望却日渐一日地强烈。从2009年春天开始,他走上了艰辛漫长的寻找之路。民政厅,烈士陵园,从河南到湖北,他一路打工赚些路费一路打听寻找。厚厚的黑皮日记本上,记着密密麻麻的线索:“2009年4月16日,到河南省民政厅打听部队老兵的情况”、“5月14日,拜访指导员赵得宽和战友刘汉军”、“10月1日,去武汉寻找许平”……

如今的他,还在寻找战友遗骸的路上,不同的是,他不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越来越多的人听说了他和老战友的约定,都加入到这个搜寻大军中来。他说:我最大的心愿是找到李保良的遗骸,并带回家乡,安葬在烈士陵园内,让为国捐躯者有一个安身之处。

他也是一名退伍老兵,名叫郭益民。

两名退伍老兵,一个在天山的风雪中接受过最严酷的"生死洗礼,一个在南疆的隆隆炮火中与死神那么近地对峙。退伍后,也是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从事着完全不同的职业。从地域空间上来讲,他们的人生,并没有任何交集。可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兵,一个让我们多少人念来眼含热泪的名字。

老兵,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多少新兵成了老兵,而多少老兵成了长眠地下的英魂。新兵踩着老兵走过的血路,扛着老兵手上的大旗,慢慢地也走成了老兵。时光荏苒,岁月可以无情地漂白老兵的青春黑发,却漂不去老兵胸膛里跳动的那颗赤诚的心。老兵情怀,在战争年代,是支撑起我们民族的脊梁,在和平时代,仍然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魂。

残疾老兵求职故事篇2:

在美国有位退伍军人,他在战场上负了伤,当他回到地方的时候,年龄也比较大,再加上负伤,成了一个残疾的退伍军人。所以找工作变得非常不容易,很多单位都拒绝了他,而每一次他都迈着坚定的步伐,继续寻找可能的机会。

这一次,他来到了美国最大的一家木材公司去求职,他被招聘人员挡在了门外,一口回绝不会聘用他。

这个时候,他通过几道关卡,终于找到了这个公司的副总裁,他非常坚定地对这位副总裁说:“副总裁,我作为一名退伍军人,郑重地向您承诺,我会完成您交给我的任何任务,请您给我一次机会。”

副总裁一看他的年龄,一看他这个样子,像开玩笑似的,真的就给了他一份工作。那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呢?那是在美国中部的一个烂摊子。

在此之前,公司派了很多优秀的经理人,都没有把这个工作做好,因为在这里有恶劣的客户关系,公司的欠款长期不能收回,公司在那里的形象受到了损坏。

副总裁想:比你优秀的经理人去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我不如卖一个人情,也让你自己证明你不是那块料。那个退伍军人说:“我保证完成任务。”

第二天,他就奔赴那个市场,几个月之后,他从美国中部挽回了公司在那里的形象,理顺了客户关系,并且清欠了几乎所有的欠款。

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总裁把这个退伍军人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跟他说:“我这个周末要出去办一点事情,我的妹妹在犹他州结婚,我要去参加她的婚礼。麻烦你帮我买一件礼物。

这个礼物是在一个礼品店里,非常漂亮的橱窗里面有一只蓝色的花瓶。”他描述了之后,就把那个写有地址的卡片交给了那位退伍军人。那个退伍军人接到任务后,郑重地向他的老板承诺:“我保证完成任务!”

这位退伍军人看到卡片的后边,有老板所乘坐的火车车厢和座位,因为老板跟他说,把这个花瓶买到之后,送到他所在的车厢就可以了。

于是这个退伍军人立即行动,他走了很长时间才找到那个地址,当找到地址的时候,他的大脑一片空白。因为这个地址上面根本没有老板描述的那家商店,也没有那个漂亮的橱窗,更没有那只蓝色的花瓶。

各位,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会向老板这样说:“对不起,你给我的那个地址是错的。所以我没有办法拿到那只蓝色的花瓶。但是,这位退伍军人没有这样去想,因为他向老板承诺过:保证完成任务。

所以第一时间想到给老板打电话确认,但是老板的电话已经打不通了。因为在北美周末的时候,老板是不允许别人打扰他的,通常老板的手机是不接电话的。怎么办?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位退伍军人结合地图然后通过扫街的方法,在距离这个地址五条街的地方,终于看到了老板所描述的那家店,远远地望去,就是那个漂亮的橱窗,他已经看到了那只蓝色的花瓶。他非常欣喜,但他飞奔过去,一看门已经上锁,这家商店已经提前关门。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你会说:对不起老板,因你给我的地址是错的,我好不容易找到,但人家已经关门。

但是,这位退伍军人没有这样去想,因为他向老板承诺过:保证完成任务。

这位军人结合黄页和地址,终于找到这家店经理的电话。当他打过去电话之后说要买那只蓝色的花瓶。对方说:我在度假,不营业。然后就把电话撂下了。

如果是你,你会说对不起老板,人家不营业,我买不到。你会找出一大堆的理由说明自己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但是,这位退伍军人没有这样去想,因为他向老板承诺过:保证完成任务。

他在想,即使我付出惨重的代价,我也要拿到那只蓝色的花瓶。他想砸破橱窗拿到那只蓝色的花瓶,于是这位退伍军人转身去寻找工具。等他好不容易找到工具回来的时候,正好从远方来了一位警察,全副武装,那个警察来到了橱窗面前,站在那里居然一动不动。然后这个退伍军人静心地等待,等了好久,那个警察丝毫没有走的意思。

这个时候,这位退伍军人意识到什么,他再一次拨通该店经理的电话,他第一句话说,我以自己的性命和一个军人的名誉担保,我一定要拿到那只蓝色的花瓶,因为我承诺过,这关系到一个军人的荣誉和性命,请您帮帮我。

那个人不再挂他的电话,一直在听他讲。他讲述在战场上是如何负伤的故事,因为在战场上承诺战友,一定挽救战友的生命,一定要把战友背出战场,为此他身负重伤,留下残疾。

那个经理被他感动了,终于决定愿意派一个人,给他打开商店的门,把这个蓝色的花瓶卖给了他。

退伍军人拿到了蓝色的花瓶,他非常开心。但这个时候一看时间,老板的火车已经开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你会找出一堆的理由向老板解释:你给我的地址是错的,我好不容易找到,人家已经关门。我遭遇挫折﹑经历磨难,终于拿到了这只蓝色的花瓶,但你的火车已经开了。但是,这位退伍军人没有这么想,因为他向老板承诺过:保证完成任务。

于是这位退伍军人给他过去的战友打电话,他想租用一架私人飞机,因为在北美有很多人拥有私人飞机,他终于找到了一位愿意把私人飞机租借给他的人,然后他乘驾飞机追赶老板乘坐的火车的下一站,当他气喘吁吁跑进站台的时候,老板的火车正好缓缓地驶进站台。

他按照老板告诉他的车厢号,走到老板的车厢,看到老板正安静地坐在那里,他把蓝色的花瓶小心翼翼地放到桌子上。然后跟老板说:“总裁,这就是你要的蓝色的花瓶,给您妹妹带好,祝您旅途愉快。”然后转身就下车了。

新的一周开始,上班的第一天,老板把这个退伍军人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跟他说:谢谢你帮我买的礼物,我妹妹非常喜欢。你完成了任务,我向你表示感谢。

其实,公司这几年,一直在选一位经理人,想把他选派到远东地区担任总裁,这是公司最重要的一个部门,但之前我们在挑选经理人的过程当中,始终不能够如愿以偿。

后来,顾问公司给我们出了一个蓝色花瓶测试选择经理人的办法。在选择经理人的过程当中,大多数人都没有完成任务,因为我们给的地址是假的,我们让店经理提前关门,我们让他只能够接两次电话,在过去的测试中只有一个人完成了任务,是因为他把橱窗的玻璃砸碎拿到了那只蓝色花瓶,我们觉得跟我们公司的道德规范不符,没有被录用。”

所以在后来的测试当中,我们特意雇了一位全副武装的警察守在那里。但是所有这些,都没有阻碍你完成任务的决心。你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现在我代表董事会正式任命你为本公司远东地区的总裁……

什么叫执行?这就是执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