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文学体裁 > 散文

叙事性优美散文

散文 2019-04-28 18:01:31
相关推荐

广义的散文是指凡不受音韵规律限制,不属于韵文范围的文体,统称之为散文。

这一年,谢谢自己谢谢你

时间的流淌是一件奇妙的事情,花开花落,寒来暑往,一时一岁,不辜负,不虚度。

时光有温度,正如你有情。勇敢去爱,认真告别。让我们不怕受伤地表达爱,不惧死亡地好好活。

在这即将告别的一年里,谢谢辛苦了一年的自己和陪伴着的你。

这一年,谢谢自己的努力。

这一年,谢谢自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为生活而付出的很多很多。在这一年里,我们经历了什么,只有自己知道其中的艰辛和幸福感。可能在困难面前彷徨苦恼,可能在喜悦时刻欢笑。也许会咬着牙坚持自己的选择和梦想,也许会想放弃很多的欲望去流浪远方。这一年里,我们应该感谢这么用力的活着的自己。

这一年,谢谢自己走过了许多的路,一路上的风景里遇到很多的人,一起畅享的美食里有无数的快感,轻谈慢聊的话题中那不舍的心情。陌生的地方,和素不相识的人的相逢。这一年里,会有很多次的际遇与我们相拥或者擦肩。生命的未知,才是我们与之重逢的开始。这一年,发生的故事就要成为永远的记忆。

这一年,谢谢你的陪伴。

这一年,谢谢你,身边的朋友们。最真实的爱中是生活中最微小的关怀,每一次相聚,每一个点滴,每一天的相处,每一步的成长,与朋友们分享的快乐,和朋友们倾诉着的忧愁。还有一起走过的路,一幕幕,深刻于心。无论时光怎么流淌,这些陪伴着我们的人,都是生命里最温暖的光,照耀着我们,给我们力量。

这一年,谢谢你,爱着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着的人。血浓于水的情感里,是一生的幸福。爱我们的人纵容着我们的所有缺点和优点,错误和遗憾,我们爱的人,至亲至爱的,从出生到死去,永远不离不弃。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是这些亲人和爱着我们的人,无私的付出给与了我们面对一切磨难或者选择的勇气。爱,是最有力的。这一年里,我们接受爱,付出爱。

这一年,谢谢你,许多默默帮助我们的人。每个活在这个世界的人都会需要别人的帮助,有时候别人的举手之劳,如涓涓溪水,浸润了我们即将干枯的心田。就算是一棵小草,也有春风吹拂的绿意。却原来,春风十里不如你。

这一年,谢谢你,远方的陌生的注视着我们的人,在这些视线里,我们缓慢的进步,那些遥远的祝福,这些都是我们微笑的根基。是的,我们并不熟悉,我们也不认识,可能会是一次交流,可能会是一次阅读,彼此懂得了距离的温度。不远不近,用目光注视着我们的成长,祝福着我们的生活。

这一年,我们已经度过,有风雨兼程,有晴空万里,有繁花盛开,有风花雪月,还有柴米油盐的平淡,以及我们为之而不顾一切的奋斗的理想和目标。这一年,疾病和痛苦,幸福和欢乐,都将成为过去。来年,我们用最健康的身心,最完美的姿态,最优秀的自己,去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这一年,匆匆而过。

这一年,谢谢自己,谢谢你!

广义的散文是指凡不受音韵规律限制,不属于韵文范围的文体,统称之为散文。

这一年,谢谢自己谢谢你

时间的流淌是一件奇妙的事情,花开花落,寒来暑往,一时一岁,不辜负,不虚度。

时光有温度,正如你有情。勇敢去爱,认真告别。让我们不怕受伤地表达爱,不惧死亡地好好活。

在这即将告别的一年里,谢谢辛苦了一年的自己和陪伴着的你。

这一年,谢谢自己的努力。

这一年,谢谢自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为生活而付出的很多很多。在这一年里,我们经历了什么,只有自己知道其中的艰辛和幸福感。可能在困难面前彷徨苦恼,可能在喜悦时刻欢笑。也许会咬着牙坚持自己的选择和梦想,也许会想放弃很多的欲望去流浪远方。这一年里,我们应该感谢这么用力的活着的自己。

这一年,谢谢自己走过了许多的路,一路上的风景里遇到很多的人,一起畅享的美食里有无数的快感,轻谈慢聊的话题中那不舍的心情。陌生的地方,和素不相识的人的相逢。这一年里,会有很多次的际遇与我们相拥或者擦肩。生命的未知,才是我们与之重逢的开始。这一年,发生的故事就要成为永远的记忆。

这一年,谢谢你的陪伴。

这一年,谢谢你,身边的朋友们。最真实的爱中是生活中最微小的关怀,每一次相聚,每一个点滴,每一天的相处,每一步的成长,与朋友们分享的快乐,和朋友们倾诉着的忧愁。还有一起走过的路,一幕幕,深刻于心。无论时光怎么流淌,这些陪伴着我们的人,都是生命里最温暖的光,照耀着我们,给我们力量。

这一年,谢谢你,爱着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着的人。血浓于水的情感里,是一生的幸福。爱我们的人纵容着我们的所有缺点和优点,错误和遗憾,我们爱的人,至亲至爱的,从出生到死去,永远不离不弃。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是这些亲人和爱着我们的人,无私的付出给与了我们面对一切磨难或者选择的勇气。爱,是最有力的。这一年里,我们接受爱,付出爱。

这一年,谢谢你,许多默默帮助我们的人。每个活在这个世界的人都会需要别人的帮助,有时候别人的举手之劳,如涓涓溪水,浸润了我们即将干枯的心田。就算是一棵小草,也有春风吹拂的绿意。却原来,春风十里不如你。

这一年,谢谢你,远方的陌生的注视着我们的人,在这些视线里,我们缓慢的进步,那些遥远的祝福,这些都是我们微笑的根基。是的,我们并不熟悉,我们也不认识,可能会是一次交流,可能会是一次阅读,彼此懂得了距离的温度。不远不近,用目光注视着我们的成长,祝福着我们的生活。

这一年,我们已经度过,有风雨兼程,有晴空万里,有繁花盛开,有风花雪月,还有柴米油盐的平淡,以及我们为之而不顾一切的奋斗的理想和目标。这一年,疾病和痛苦,幸福和欢乐,都将成为过去。来年,我们用最健康的身心,最完美的姿态,最优秀的自己,去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这一年,匆匆而过。

这一年,谢谢自己,谢谢你!

心灵的震撼

前些日子,我参与市里组织编写的《手印:咱们的抗战老兵》付梓出版了。我觉得应该写点什么,因我直接参与这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始终被一种精神感动着,被一种精神震撼着,这种精神就是抗战精神,就是民族精神。

好久没写这方面的题材了,起初,感到有些手生,可采写的感人现场撞击着我的心灵,使我的笔触灵动自然起来,记录着、回忆着他们在腥风血雨的战场上感人至深的故事。70多年过去,经历过抗战,为那场战争做出巨大牺牲,而今仍然在世的人,平均年龄超过90岁。年轻的时候,他们与日寇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现在老了,却依然忘不了那段峥嵘的岁月,那些泣血的故事,都欣然接受我们的采访。

整个采访过程都在充满着感动进行到:有的抗战老兵躺在病床上,听说要采写抗战的故事,马上来了精神,执意坐起来接受采访;有的抗战老兵病倒了,一直在家休养,躺在床上强打起精神,接受采访;有的腿不能走路了,让儿女搀扶着,坚持接受采访;有的年龄大了,抗战故事记不清了,语言表达不清了,让老伴、子女、儿媳当“翻译”,也要力争慢慢回忆那段抗战的岁月;还有的老人耳朵聋了,听不清采访的意图,索性自己讲述完参加抗战的经历。当我们让这些抗战老兵按下手印时,他们伸出的一双双皲裂的、斑驳的、留下战争创伤的手,有的手上仅剩下三两个指头,有的被子弹打得粘连到了一起,还有的用这伤残的手表演着当年怎样射击的动作,我们都不忍心看,还有的用伤残的右手庄严地向我们敬礼,我们都为此动容。后来我想,他们就是用这样一双手同日寇拼刺刀;就是用这样一双手向敌人扔手榴弹;就是用这样一双手爬上了敌人的碉堡,举起了炸药包;就是这样一双手向敌人扣响了板机;就是这一双双粗大、有力的手,就是这一双双弯曲、变形的手,捍卫着祖国的疆土,托起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迎来了共和国的诞生。从手印入手,去探求这些世纪老人独特的经历、独特的人生,一幅手印,既是个体生命密码的形象解读,也是独特人生经历的恰当注脚。每一幅手印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悲壮的经历。这些故事和经历都感人至深。

我们所采访的205位抗战人物中,有74位抗战时期的干部,有42位抗战时期的老党员,有89位抗战老兵。他们中:有党的地下小交通员高传玺;有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张景理;有喊着“打仗就得不怕死”的郭蔚华;有参加抗战的孤儿王林芝;有大辫子里藏情报的白慧敏;有身经百战的姜修良;有地下少先队员李进石;有不怕死的机枪手李焕香;有血雨腥风中的女战士季秀云;有用斗顽敌的女兵荆翠芝;有三摸“阎王爷鼻子”的史书吉;有“石雷大王”张书杰;有与军号永不分离的綦光先;有“九死一生”的王学泰;有善炸碉堡的“专业户”李言桢;有用铁锨劈死小鬼子的李修山;有头颅留下弹片70载的孙洪训;有号称胶东军区“千里眼”、“顺风耳”的张世京;有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神枪手林学美……还有很多很多,一则又一则故事,一段又一段历史,一位又一位英雄的抗战老兵!

我手中的笔“唰唰唰”飞快地记录……

文友的相机“喀喀喀”不停地拍照……

我的心“砰砰砰”激动地记忆着抗战老兵经历的每个瞬间、每个细节……

记者的摄像机全程记录着一段段激动人心的采访过程……

王林芝,山东省莱州市朱桥镇招贤村人。他11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两年后,劳累了半生的父亲也撒手人寰。从此,王林芝和四个弟弟妹妹都成了孤儿。在那动荡的年代,年迈的爷爷奶奶无力抚养五个孤儿,就忍痛将王林芝的两个妹妹卖掉了。1940年,为了养家糊口,年仅13岁的王林芝就跟着大人到天津铁厂当童工,到码头出苦力。这期间,王林芝亲眼目睹了日寇欺压百姓的残酷暴行,就萌发了参加八路军打鬼子的念头。1945年8月,王林芝光荣地参加了八路军。

参军后,王林芝英勇善战,在攻打山东潍县固堤据点的战斗中,他冒着敌人的疯狂射击,踏着云梯突破敌人的防线,攻入敌人的指挥所,确保了战斗胜利。在解放平度城的战斗中,他作为突击队员,抱起炸药包,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炸毁了防御设施完善的东南碉堡群,确保部队顺利解放了平度城。一次,在解放昌邑城的战斗中,我方连续派出爆破组都未爆破成功,紧要关头,王林芝冲上去,他把炸药包绑在竹竿上,在火力掩护下,匍匐爬到碉堡的射击死角,举起竹竿硬把炸药包顶进射击孔里,碉堡内的敌人拼死往外推,王林芝用两脚死死蹬着竹竿的下端,就在即将爆炸的瞬间,他猛的翻身滚开。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碉堡炸塌了一半。残存的敌人继续向外扫射。王林芝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第二次爆破,终于扫清了前进的障碍,夺取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孙洪训,山东省平度市仁兆镇孙家汇村人。1938年,日军入侵平度后,在他村子附近的刘家庄、古岘都设了据点,在当地强掳民工,抢夺财物,激起了少年孙洪训的刻骨仇恨,他立志参军,保家卫国。为了能去当兵,孙洪训从小就跟大人学着打土枪,小小年纪就练就一手好枪法,正是凭借这手好枪法。1943年,刚刚15岁的孙洪训,就成为一名“小八路”,在中共南海司令部三营,先是给营长当警卫员,不久又担任了通信班长。

一次,部队首长命令孙洪训所在的三营支援胶县抗日武装,天亮前必须赶到胶县境内埋伏一个大坝后面,阻击日伪军进攻,全营及时赶到待命。到了清晨,发现敌情。等日、伪军走近了,营长“叭、叭”两抢,接着喊:“同志们,打!”齐向日、伪军开火,双方打得十分激烈。孙洪训凭借精准的枪法,打死了4名日本鬼子。正打得难解难分,从东南方向又涌来了日伪军的增援部队,架起了三挺机枪开始扫射,敌强我弱,寡不敌众。营长立即命令:九连掩护,七、八连撤退。这次战役,九连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只有一人生存。这次战役之后,损兵折将的三营在大泽山南部再度遭遇了日军的尖兵袭击,八连又损失惨重,只有一名副连长和通讯员得以幸存。孙洪训十分沉痛地说:“眼睁睁地看着三个连的人就剩一个连了,真惨啊!”

1946年农历正月初三,孙洪训随部队参加在即墨普东作战,许世友发给部队两门野炮,野炮朝着敌人的两个碉堡开火,一炮一个,就把碉堡打倒了。孙洪训和战友们在附近隐蔽着,看敌人往哪跑,就往哪追着打。孙洪训回忆说:“大约到了半夜,突然,敌人一发炮弹打来,就什么看不见了,我就摸索着,那时指头已被打掉了两个,也没感到疼,已经疼得麻木了。指头只连着一张皮了,我一下子就把那连着的皮挣下来,接着就昏过去了,醒来后,发现被从战场上抬下来了。”采访中,孙洪训还用伤残的右手比划着当年射击的动作,坐在一旁的老伴补充说:“他的枪法挺好!即使现在,周围的老人还常夸他的枪法。”

孙洪训的头部右侧和前额也都受过伤,一块弹片还留在头颅内。我用手试了一下,觉得很硬。我便问他:“也没到医院取出来?”老人无奈地说:“我曾到解放军八九分院和其他大医院请专家检查过,因涉及生命危险没敢取。”就这样,这块弹片就一直留在了孙洪训头颅内整整70年。

老人参加过抗战,负过伤,流过血,可曾没立过功,受过奖,他说:“那时只想着打日本鬼子,就没打谱立功,就没打算活着回来。”他直到后来仍是这样,回村当了7年支部书记,抗战精神在他身上继续延续着,保持抗战精神。一生无怨无悔,甘当无名英雄,永葆老兵本色。

姜修良,山东省平度市北姜家庄村人。1948年2月,刚满18岁的姜修良就参加了八路军,刚参军就遇到了一场恶战。这年3月的一天,他所在的2营接到上级命令,奔赴招远县的塔山打伏击战。

这天拂晓前,队伍埋伏在半山坡上,天刚一亮,就发现200多鬼子乘坐4辆汽车耀武扬威地驶来。当地人进入伏击圈,只听团长一声令下:“打!”激烈的伏击战打响了。200多鬼子全部跳下车抢占地形,有些利用汽车做掩护,负隅顽抗。双方处在胶着的状况下,随着冲锋号响起,姜修良和战友们一起挺着刺刀冲向敌群,与敌人展开了厮杀。只见一个凶神恶煞的鬼子突然刺来一枪,眼疾手快的姜修良先用刺刀一拨,然后顺势向敌人捅去,刺刀狠狠地刺进了鬼子的胸膛。

也就这一霎那间,另一个鬼子冲过来向他刺来一枪,他躲闪不及,前额被鬼子划了一刀,鲜血直淌。他忍着疼痛,挺枪向鬼子的心口窝刺去。那鬼子见他像疯了似地又凶又猛,吓得掉头就跑。姜修良趁机举枪叩响扳机,一枪把鬼子消灭了。此时他的脸上布满鲜血,一人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又捅死了一个鬼子。伏击战胜利了,日伪军尸横遍野。在全团庆功大会上,17岁的姜修良因一个人消灭三个鬼子而荣立三等功。由于作战勇敢,姜修良很快担任了班长。

抗战老兵的故事不胜枚举,这只是平度抗战的一个缩影,就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许许多多的抗战故事一直在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抗战老兵们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震撼着我的心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