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文学体裁 > 小说

孙一农《台上台下》高三小说阅读题

小说 2020-07-14 11:27:15
相关推荐

戏迷马士厚可谓一方名人,几十年来,只要马庄有戏,那台口正中的位置,从没让别人占去过,而且风吹不动,雷打不走。

一出《五加坡》,他可将台词倒着背出来。最叫台上台下人们佩服的,是老先生看戏“入戏”。台上哭他哭,台上笑他笑。有人说老先生拿戏太当真,老先生鄙夷地回敬:“哼!当真?戏上就是世上。你懂戏吗?”此语一出,四座皆惊。连县剧团那个架子挺大、西服笔挺的杨导演,也禁不住伸出拇指连连夸赞老先生达到了“观剧艺术的最高境界”。

然而,美中不足,老先生的权威仅限于台下。那被重重丝绒幕布遮掩得严严实实的台子,他却从来没有上去过。于是,“到台子上看一看那幕布后面是咋弄的”便成了老先生的一大夙愿。

老先生这一心愿曲曲折折传至台上,终于,马老先生得到了县剧团杨导演的一张红请柬。满庄的戏迷们得讯全赶来祝贺。好不容易盼到夜幕扯下鸟归巢,戏台上开场锣鼓不断敲,老先生才披上他的新羊皮褂子,端上他的宜兴茶壶,在一群老戏迷们的前呼后拥下来到剧场。一番客气,几句寒暄,老先生便被恭而敬之请至台上,傍着那拉胡琴的下首坐下。

大幕在一阵震耳欲聋的掌声中徐徐拉开。锣敲鼓打,丝竹齐鸣,秦香莲褴衣破裙,领着一双儿女登了场,哈,过瘾!今晚演的是《铡美案》,老先生心头乐开了花。演“黑头”包公的又是渭北有名的“一声雷”,唱有唱功,扮有扮相,不知使多少人为之倾倒!往常人们远远看他一眼尚不可及,而此刻,马士厚老先生却要坐到台上,坐到他“一声雷”的眼前,瞧他娃给大伙儿如何蹬打!

果然,那“一声雷”一出场便气度不凡,把个包黑子演得庄严周正,一声“陈州放粮救民命”先博得个满场彩。接着再下来,接冤状,擒驸马,斥皇姑,斗国母……一幕比一幕精彩,一声比一声激昂,看得台下万千观众掌声“哗哗”像开了锅。若不是戏演到正中间,轮到秦香莲哭恓惶,包黑子趁机抽空到后台喘气,老先生目光跟着往后台那么一扫的话,任什么麻烦也不会出。可是,老先生目光既然扫了,就没理由不叫他大吃一惊,进而“啪”的一声打碎了宜兴茶壶!

戏迷马士厚可谓一方名人,几十年来,只要马庄有戏,那台口正中的位置,从没让别人占去过,而且风吹不动,雷打不走。

一出《五加坡》,他可将台词倒着背出来。最叫台上台下人们佩服的,是老先生看戏“入戏”。台上哭他哭,台上笑他笑。有人说老先生拿戏太当真,老先生鄙夷地回敬:“哼!当真?戏上就是世上。你懂戏吗?”此语一出,四座皆惊。连县剧团那个架子挺大、西服笔挺的杨导演,也禁不住伸出拇指连连夸赞老先生达到了“观剧艺术的最高境界”。

然而,美中不足,老先生的权威仅限于台下。那被重重丝绒幕布遮掩得严严实实的台子,他却从来没有上去过。于是,“到台子上看一看那幕布后面是咋弄的”便成了老先生的一大夙愿。

老先生这一心愿曲曲折折传至台上,终于,马老先生得到了县剧团杨导演的一张红请柬。满庄的戏迷们得讯全赶来祝贺。好不容易盼到夜幕扯下鸟归巢,戏台上开场锣鼓不断敲,老先生才披上他的新羊皮褂子,端上他的宜兴茶壶,在一群老戏迷们的前呼后拥下来到剧场。一番客气,几句寒暄,老先生便被恭而敬之请至台上,傍着那拉胡琴的下首坐下。

大幕在一阵震耳欲聋的掌声中徐徐拉开。锣敲鼓打,丝竹齐鸣,秦香莲褴衣破裙,领着一双儿女登了场,哈,过瘾!今晚演的是《铡美案》,老先生心头乐开了花。演“黑头”包公的又是渭北有名的“一声雷”,唱有唱功,扮有扮相,不知使多少人为之倾倒!往常人们远远看他一眼尚不可及,而此刻,马士厚老先生却要坐到台上,坐到他“一声雷”的眼前,瞧他娃给大伙儿如何蹬打!

果然,那“一声雷”一出场便气度不凡,把个包黑子演得庄严周正,一声“陈州放粮救民命”先博得个满场彩。接着再下来,接冤状,擒驸马,斥皇姑,斗国母……一幕比一幕精彩,一声比一声激昂,看得台下万千观众掌声“哗哗”像开了锅。若不是戏演到正中间,轮到秦香莲哭恓惶,包黑子趁机抽空到后台喘气,老先生目光跟着往后台那么一扫的话,任什么麻烦也不会出。可是,老先生目光既然扫了,就没理由不叫他大吃一惊,进而“啪”的一声打碎了宜兴茶壶!

怎!你道怎的?原来那“包黑子”一回到后台,就嬉皮笑脸凑到“皇姑”跟前,跟那花枝招展、满头珠翠的娘儿们打情骂俏起来,再下来,更叫他吃惊:那早被押进监牢的“陈世美”,正在另一边舒服地跷起二郎腿,悠悠然喝着高级饮料。“王朝”和“马汉”也不知为甚吵起架来,最后气哼哼谁也不理谁。那布景、音响呢,才叫他妈的不成话!山水花草,是映在一块白布上的幻影儿。亭台楼阁,连包相爷的巍巍公堂,皇帝老儿的金銮宝殿,也全是描在一些薄木板上的糙画儿。至于那曾叫自己惊慌失措出了丑的雷声,竟是拿棒子敲一块烂铁皮发出来的!上当了,几十年全上当了!马老先生只觉得脑袋嗡嗡,双眼晕蒙,耳边像有几十面大锣同时在敲。虽说前边的戏越演越精彩,台下的掌声几乎要将偌大的戏台掀翻,马老先生却再也坐不住了。终于,未能等“包黑子”把“陈世美”塞进铜铡,他便颤抖抖拄杖站了起来,踉跄着步子朝台下走去。

杨导演见状忙赶过来:“马大爷,戏还没完您怎么就走!”

“我……”马老先生嘴唇儿直哆嗦,“头……头昏……”

(选自《微型小说三百篇》,有删改)

14、理解文中句子“观剧艺术的最高境界”的含义。(2分)

15、请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对小说主人公“马老先生”进行赏析。(6分)

16、 请围绕“戏迷”马老先生的情感变化,梳理本文情节。(4分)

17、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将该小说标题为“台上台下”,有何作用?(4分)

18、在台下,马老先生体会到了戏剧的美感,对戏剧如痴如醉;可是一旦走上了台,没有了距离,他却有一种上当的感觉。请结合全文对“台上台下”的巨大差异,谈谈你的探究和认识。(6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