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现代作家 > 顾城

海子和顾城的诗歌理想

顾城 2007-06-26 11:04:47
相关推荐

顾城没有海子那样宏伟的构思,他用平白简约的句子,构建一个充满真、善、美的童话世界。顾城的诗句趋于“轻”、“淡”,却渗透了诗人的丰富的情感和冷静的哲思。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海子和顾城的诗歌理想,欢迎大家阅读!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海子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在当时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从 1982年到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结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1989年3月26日(他生日这一天)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中国当代诗坛,海子常常被评价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 和“我们祖国给世界文学奉献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诗人。”

顾城,1956年9月生于北京,从事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工作。他在 “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 1974年起于《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1977年起重新进入纯净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着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在激流岛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1993年10月 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杀妻后自杀。

海子和顾城都以自杀的方式远离了喧嚣,对于他们的自杀众说纷纭。“有人将它视为九十年代中国的文化现象,看作中国社会巨大转型期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个案。”无论人们如何看待海子和顾城的离去,他们对诗歌世界所做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顾城没有海子那样宏伟的构思,他用平白简约的句子,构建一个充满真、善、美的童话世界。顾城的诗句趋于“轻”、“淡”,却渗透了诗人的丰富的情感和冷静的哲思。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海子和顾城的诗歌理想,欢迎大家阅读!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海子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在当时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从 1982年到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结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1989年3月26日(他生日这一天)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中国当代诗坛,海子常常被评价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 和“我们祖国给世界文学奉献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诗人。”

顾城,1956年9月生于北京,从事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工作。他在 “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 1974年起于《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1977年起重新进入纯净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着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在激流岛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1993年10月 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杀妻后自杀。

海子和顾城都以自杀的方式远离了喧嚣,对于他们的自杀众说纷纭。“有人将它视为九十年代中国的文化现象,看作中国社会巨大转型期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个案。”无论人们如何看待海子和顾城的离去,他们对诗歌世界所做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虽然海子的创作生涯只有五年,但是在这短短的五年内,这个年轻的诗人除了创作大量的抒情诗外,还创作了七部长诗。海子并不满足创作一些浪漫的短诗,他真正的追求是创作长诗。海子的长诗《太阳》系列诗作共写了七部,称为《太阳・七部书》,海子的朋友骆一禾认为“《七部书》的想象空间十分浩大,可以概括为东至太平洋沿岸,西至两河流域,分别以敦煌和金字塔为两级中心,北至蒙古大草原,南至印度次大陆,其中是以神话线索‘鲲(南)鹏(北)之变’贯穿的,这个史诗图景的提炼程度相当有魅力,令人感到数字之美的简赅。海子在这个图景上建立了支撑想象力和素材范围的原型谱,或者说象征体系的主轮廓(但不等于‘象征主义’),这典型地反映在《太阳・土地篇》(以《土地》为名散发过)里,在铸造了这些圆柱后,他在结构上借鉴了《圣经》的经验。这些工作的进展到1987年完成的《土地》写作,都还比较顺利。”海子曾经大量阅读了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以及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等,这些著作带给了海子创作长诗的灵感。海子认为短诗只是出于抒情需要而作的载体,而长诗才是诗歌创作的真正意义所在。海子曾经说过:“我写长诗总是迫不得已,出于某种巨大的元素对我的召唤,也是因为我有太多的话要说。这些元素和伟大材料总会涨破我的诗歌外壳。”

海子的人生很简单,除了上课和创作就是到过两次西藏,西藏文化对海子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和影响。西藏是一个对神充满膜拜的地方,那种纯粹的来自心灵的对神灵的信仰深深触动了海子的心。西藏的《格萨尔王传》是一部长达一百五十万行的长诗,字数几千万,全书结构宏伟,情节跌宕。海子对它的艺术成就非常欣赏,受到了这部长诗的构思和创作启发。西藏之行以及《格萨尔王传》给了海子无限的遐想,让海子在内心世界勾勒出了一个神话世界。

海子在《太阳・弥赛亚・夜歌》里面构建了一个由天梯、美丽的草原生活、富饶的草原王国等组成的天堂。“坐在天堂/坐在天梯上/看着这一片草原/属于哪一个国王/多少马/多少羊/多少金头箭壶/多少望不到边的金帐/如此荒凉/将我的夜歌歌唱”,海子循着天梯到达美丽的天堂,他可以做天堂里的国王。“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次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海子的《在夜色中》这首诗道出了诗人对幸福的向往,诗歌是海子精神世界的至高点,王位是海子诗歌境界的升华,太阳是海子用生命的全部钟爱的意象。海子期望在诗歌的世界里面,登上他自己构建的神话世界的王位,做一名与日同辉的国王。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的《一代人》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诗句。这是顾城早期创作的作品,语言简洁凝练,带给了人们无限的哲思。顾城的诗歌充满了儿童的纯真和任性,他被称为“童话诗人”。顾城童年时代就表现出来跟同龄人不同的气质,他不喜欢跟小朋友一起追逐嬉戏,而喜欢静静地数着蚂蚁,认真地看着周围的树木。据顾城的姐姐顾乡回忆顾城在文革期间还是“独自在烈日下、在落叶中、在寒风里走,在古城墙上拾一枚旧币,在荒草中间找蚂蚱、蜣螂”,“高音喇叭、滚滚人流、漫天传单,对他如无一般。他嘲笑我(顾乡),痛恨我,不许我去参加集体、社会活动,认定那些事情都很无聊,而我的同学都很庸俗。”也许是顾城从小就表现出来的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质,让他的诗歌充满了童话色彩。顾城的诗歌透露出一种儿童般的生命体验,他用自己的方式思索着人生,追逐着世间的真善美。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顾城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就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梦想着自己在“幻想妈妈”的宠爱中“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用蜡笔画出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在这幻想的童话世界里,没有痛苦和喧嚣,只有微笑、快乐和幸福。“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现实并没有击碎美好的理想,任性的孩子撕碎了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也许美丽的蝴蝶可以带来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顾城此诗中的儿童形象非常鲜明,他用稚气的梦想重新构建一个世界,这个童真的世界让成人为之叹服。这种稚嫩的声音犹如芬芳的花香沁人心脾而神清气爽,让人们远离了一切的污浊和丑恶,从而对那个神圣而纯洁的童话世界充满了向往。

顾城与海子相比,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很大,海子在北大受过高等教育,而顾城连初中都没有读完。但是这并不影响顾城的创作,大自然的熏陶激发了他的创作才能。顾城的诗歌中,有种亲近自然、远离尘世的明净风格。在顾城早期的诗作中,他描绘了一个充满童幻色彩的大自然,让我们看到了“绿色的、白色的、蓝色的大自然”。在这个“绿色”的童话世界里,透露了顾城的诗歌理想,他试图构建一个纯净崇高的童话世界。实际上, 顾城确实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童话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他是一个充满了迷惑和探索的孩子。“十年动乱”使顾城对现实充满了怀疑和反思,顾城的诗歌不仅仅属于自己心灵的对话,更是一种文化的反思。这种反思一方面表现在他对美丽纯洁的世界的孩子式的憧憬,另一方面表现在对现实不满的反抗。

海子是在农村长大的,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大地的热爱和眷恋。一方面,他的抒情短诗采用了村庄、麦地、少女、母亲、劳动、雨水、河流、月亮等一系列的意象。另一方面,海子钟情于用长诗塑造一个庞大诗歌王国,而海子希望能成为这个美丽和谐的国度的国王。这才是海子后期创作诗歌的动力来源,也是海子内心理想熊熊燃烧的必然趋势。而顾城的诗作通过构造的一系列大自然的景和物的意象,塑造了一个理想的童话世界。在这个童话世界里,不断出现天空、月亮、云、海、树枝等意象。顾城在 15岁的时候创作了《无名的小花》,“它没有秋菊/卷曲的金发,/也没有牡丹/娇艳的容颜。/它只有微小的花,/和瘦弱的叶片,/把淡淡的芬芳/融进美好的春天。”诗人通过无名的小花自比,与秋菊、牡丹的对比而表达一种平凡纯真的生命体验,也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崇拜和礼赞。海子无疑是那个时代的诗歌英雄,抛开了伤痕文学的烂俗和伤痛,挥别了朦胧诗的晦涩和语言暴力倾向,构建了一个远离了世俗的神话王国。海子在这个神秘的神话王国里任自己的思想驰骋,任自己的歌声和理想飞扬。诚然,海子生前的生活是那么的枯燥和寂寞,但是他的灵魂却得到了升华,他在诗歌的神话王国里成为了真正的国王。顾城没有海子那样宏伟的构思,他用平白简约的句子,构建一个充满真、善、美的童话世界。顾城的诗句趋于“轻”、“淡”,却渗透了诗人的丰富的情感和冷静的哲思。顾城希望在这个童话的世界里做个纯真的小孩子,他用童话的世界构建了一方明净的天空。不管怎么样,海子和顾城都成为了永恒,他们所憧憬的世界值得我们思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