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文学 > 现代作家 > 鲁迅

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教案设计

鲁迅 2013-09-30 21:05:32
相关推荐

对于小学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学生来说,可以这样来设计:

活动一

开卷游戏·跳读。

通过“抢答”“寻宝”的游戏活动,把鲁迅童年生活的一些有趣细节出成抢答题,让学生无压力地进入书本,在翻阅、浏览、跳读全书过程中亲近经典,初步体验经典之趣。

活动二

悬疑解码·选读。

教师有针对性地为每一篇选文设计一个“悬疑点”,学生自主选择两三篇,为解疑而默读、跳读、批注,寻找“破案”的蛛丝马迹,抓住“牛鼻子”完成单篇阅读。

活动三

专题探究·研读。

设计“我与鲁迅比童年”和“摘抄片段,欣赏写法”两个开放性的、低难度的专题,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阅读全书。

三个小活动,由浅入深,趣味盎然,成功地实现了“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这一意图。对于在小学阶段已经养成了读书习惯的、基础较好的学生,针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可以这样设计

第一阶段:自主阅读。

一读:自由通读。学生不带任何任务自由阅读全书。

二读:提要钩玄。学生给每篇文章写内容综述,并记录疑惑。

三读:攻坚克难。精选自己觉得最难懂的一篇,想办法读懂,并写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须包含三个内容:阅读困惑,最终读懂了什么,用了哪些方法。

第二阶段:交流分享。

1.交流初读印象。

让学生通过回顾阅读过程,展示阅读初感,来创设阅读交流的氛围。

2.分享攻坚心得。

针对学生认为书中最难读懂的《二十四孝图》《无常》《范爱农》,请同学从初读的困惑、解决的方法、阅读的结论三个方面展示阅读成果,分享读书心得。

3.提升阅读层次。

在读懂单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借助“小引”了解创作背景,品读文段把握文体特征,从整体上把握此书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深刻内涵。

第三阶段:展示成果。

1.举办读书报告会。学生报告自己专题探究的发现。

2.创作、排演话剧。学生结合鲁迅1924—1926年的人生经历创作、排演话剧。

相比前一个设计,这个设计把起点设定在学生的自主阅读,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提升读书质量,更能让基础较好的学生群体发挥特长,展示才华,进一步激发其读书兴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