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语文 > 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2009-08-27 19:10:53
相关推荐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读读、想想、画画、做做、演演,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亲身经历操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克服高耗低效,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抓住重点段,挖掘训练点,多渠道开展言语实践活动。

一、扣题质疑,引读全文。

1、读课题,围绕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如:蜜蜂不是人,它怎么会引路呢?蜜蜂为谁引路?引向哪里?结果如何?

2、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再次速读全文,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列宁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

(以疑促思,以疑促读,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边读边想,边分析边概括的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二、直奔重点段,理清“行走”路线。

1、浏览课文,找出哪一个自然段是围绕“列宁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这个主要内容来写的。(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思考列宁的行走路线。

3、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在白纸上画出列宁的行走路线的简图。

4、出示剪贴画:花丛、园子、小房子、小路,让一位学生上黑板摆、贴。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评议。(重点看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对“附近”“旁边”这些词有没有忽略。)

(借助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思维积极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动手实践,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练习:

(1)让学生质疑,看这段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2)理解本段的重点词语——“结果”。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读读、想想、画画、做做、演演,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亲身经历操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克服高耗低效,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抓住重点段,挖掘训练点,多渠道开展言语实践活动。

一、扣题质疑,引读全文。

1、读课题,围绕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如:蜜蜂不是人,它怎么会引路呢?蜜蜂为谁引路?引向哪里?结果如何?

2、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再次速读全文,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列宁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

(以疑促思,以疑促读,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边读边想,边分析边概括的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二、直奔重点段,理清“行走”路线。

1、浏览课文,找出哪一个自然段是围绕“列宁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这个主要内容来写的。(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思考列宁的行走路线。

3、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在白纸上画出列宁的行走路线的简图。

4、出示剪贴画:花丛、园子、小房子、小路,让一位学生上黑板摆、贴。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评议。(重点看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对“附近”“旁边”这些词有没有忽略。)

(借助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思维积极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动手实践,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练习:

(1)让学生质疑,看这段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2)理解本段的重点词语——“结果”。

选词填空:果然、竟然

①早上出门,天阴沉沉的,到了中午——下起了大雨。

②早上出门,阳光灿烂,到了中午——下起了大雨。

(3)想象练习。

第三自然段只写了列宁在找养蜂人的途中看的和做的,却没有写他怎样想的,现在我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列宁当时是怎样想的。

投影出示:

当列宁从住处出来后,他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心想:——,于是,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又想:——,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4)从这里,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让学生感悟出列宁是个善于观察、勤动脑筋的人。)

(利用教材的空白处发挥学生的想象,从人物的行动推想人物的内心,从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品质特点。)三、创设交际情境,回顾全文。

1、同桌分角色读第四自然段,读之前好好想想应该用怎样的神情和语气来读。

2、请一对同学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注意把养蜂人“惊讶”的神情和语气表现出来。)

3、以第四自然段为开头续写,补充养蜂人和列宁之间的对话。要求:

(1)通过对话把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说清楚。

(2)有时间写下来。(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①通过对话,回顾全文;②先说后写,降低梯度;③说写结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教师的设计着力让学生参与,读、想、画、做、演等活动引领学生深入了课文,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在人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之由读文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这不能不认为是本设计的成功之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