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作文 > 话题作文 > 节日作文 > 除夕

《雾凇》教学设计

除夕 2009-10-22 01:20:25
相关推荐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读课题(雾凇)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2 看雾凇录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

4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师板书:奇观

5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配乐)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为什么会形成?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

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师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符合条件“遇冷”)

4、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

5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这雾气便(),(),笼罩着()。树木()。(),灯光,树影()。这蒸腾的雾气,(),(),()、()。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6、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点击“形成原因”及“形成过程”,看看网站上是怎样介绍的。

四、讲读第三自然段

1 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自由浏览点击,欣赏雾凇图片

2 多美的雾凇呀!同学们,你想象一下,雾凇还有哪些姿态呢?

3 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

4 同学们,再次欣赏了美丽的雾凇,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呢?松花江畔的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过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吧!生:“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读)

五、指导赏背

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自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1、自由准备

2、自我推荐

六、评“最佳小导游”

同学们,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评一个“最佳导游”,奖励)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老师刚讲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老师布置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下周班队课我们举行游大山名川,颂美丽祖国朗诵会。

《雾凇》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雾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对,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板书:奇观)

2.这么美丽动人的雾凇,同学们想欣赏一番吗?

3.欣赏了这么美的雾凇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4.好,下面我们就来认真学习课文第二段,进一步了解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吉林为什么会形成这么美的雾凇。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读课文第二段,读完后同桌相互讨论一下:你从课文中初步读懂了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雾凇,俗称树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这句话。)

2.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说说你会从中发现什么呢?

3.你真是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老师请大家再继续自读课文第二段,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语句中看出吉林就具备这些条件呢?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

4.那老师要问了,具备了这些条件,松花江畔就一下子形成这么美的景观了吗?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

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多美的雾凇呀!同学们,你想象一下,雾凇还有哪些姿态呢?

2.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

3.作者通过多次观察,才发现雾凇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正因为经过大自然长时间的孕育、积累,才形成了如此美丽动人的雾凇。下面,就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这壮丽的奇观吧!

4.同学们,再次欣赏了美丽的雾凇,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呢?松花江畔的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请说说诗句的意思。

此时,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树枝上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么美丽,叫人怎么不发出赞叹啊!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再齐读最后一段吧!

四、总结全文。

1.同学们,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吉林雾凇的美丽与奇特,了解了它形成的过程,更懂得了只有经过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善于思考,才能从大自然中探索到更多的奥秘,发现更多的美。今后,希望大家也能像作者一样,从大自然中、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惊喜!

五、布置作业。

仔细观察一下清晨霜冻的景色,并注意太阳出来后,霜逐步化解的过程,仿照本课写法,作一次小练笔。

板书:

洁白晶莹

29.雾凇

银光闪烁

奇观

千姿百态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读课题(雾凇)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2 看雾凇录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

4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师板书:奇观

5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配乐)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为什么会形成?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

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师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符合条件“遇冷”)

4、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

5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这雾气便(),(),笼罩着()。树木()。(),灯光,树影()。这蒸腾的雾气,(),(),()、()。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6、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点击“形成原因”及“形成过程”,看看网站上是怎样介绍的。

四、讲读第三自然段

1 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自由浏览点击,欣赏雾凇图片

2 多美的雾凇呀!同学们,你想象一下,雾凇还有哪些姿态呢?

3 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

4 同学们,再次欣赏了美丽的雾凇,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呢?松花江畔的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过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吧!生:“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读)

五、指导赏背

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自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1、自由准备

2、自我推荐

六、评“最佳小导游”

同学们,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评一个“最佳导游”,奖励)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老师刚讲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老师布置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下周班队课我们举行游大山名川,颂美丽祖国朗诵会。

《雾凇》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雾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对,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板书:奇观)

2.这么美丽动人的雾凇,同学们想欣赏一番吗?

3.欣赏了这么美的雾凇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4.好,下面我们就来认真学习课文第二段,进一步了解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吉林为什么会形成这么美的雾凇。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读课文第二段,读完后同桌相互讨论一下:你从课文中初步读懂了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雾凇,俗称树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这句话。)

2.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说说你会从中发现什么呢?

3.你真是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老师请大家再继续自读课文第二段,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语句中看出吉林就具备这些条件呢?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

4.那老师要问了,具备了这些条件,松花江畔就一下子形成这么美的景观了吗?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

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多美的雾凇呀!同学们,你想象一下,雾凇还有哪些姿态呢?

2.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

3.作者通过多次观察,才发现雾凇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正因为经过大自然长时间的孕育、积累,才形成了如此美丽动人的雾凇。下面,就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这壮丽的奇观吧!

4.同学们,再次欣赏了美丽的雾凇,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呢?松花江畔的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请说说诗句的意思。

此时,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树枝上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么美丽,叫人怎么不发出赞叹啊!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再齐读最后一段吧!

四、总结全文。

1.同学们,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吉林雾凇的美丽与奇特,了解了它形成的过程,更懂得了只有经过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善于思考,才能从大自然中探索到更多的奥秘,发现更多的美。今后,希望大家也能像作者一样,从大自然中、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惊喜!

五、布置作业。

仔细观察一下清晨霜冻的景色,并注意太阳出来后,霜逐步化解的过程,仿照本课写法,作一次小练笔。

板书:

洁白晶莹

29.雾凇

银光闪烁

奇观

千姿百态

《雾凇》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关注课文中长句的停顿,学会根据句意合理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雾凇的美丽。

学习重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自身努力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雾凇的美丽。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想考一考大家,(出示“雾”的大篆),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告诉大家,这是古代的雾字。(出示演变过程),后来经过逐步的演变、简化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字。(雾)

指导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这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雨字头表示云气或微小的水滴,下面的“务”在古代是这样写的(指小篆体),表示两军交战,许多士兵聚集在一起。雾就是由空气中许多小水滴聚在一起形成的。

理解了字的意思,一定能牢牢记住这个字了吧。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字。(板书:雾)(雨字头在上方,又宽又扁遮下方,务字撇捺要伸长,小小力字下边藏。)

下面请同学们也像老师一样,一笔一画写下这个字,先描红,再临写。

同学们,看到这个雾字,你会想到哪些词语?看老师也组了一个词语,读一读。(老师,什么是雾凇啊?)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请欣赏。

解说: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亩萧条的时候,走进我国东北的吉林市,你会看到一道神奇而又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披银戴玉,它们如朵朵白花,似排排雪浪,蔚为壮观。这就是我国四大闻名自然景观之一——雾凇。

想更多地了解雾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课,齐读课题,和老师一起板书。

二、读课文,初步感受美。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对照生字表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分段检查朗读情况。

理解词语:奇观

指导读好长句子。

读完课文,雾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一位诗人在欣赏了吉林雾凇奇观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这片童话般的银色世界让人摒弃最烦心的杂念,满脑子只是 “美”这个最简单纯朴的字眼。

课文中,哪些句子最能够体现雾凇的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把重点词语圈起来。

(1)重点结合图片理解“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看,多白多亮啊!再仔细瞧瞧,像 、像 、像 。

出示:雾凇太美了!

把找到地句子送进这个句式里读一读。

指导感情朗读,读出雾凇的美。

(2)结合图片理解“千姿百态”“玉树琼枝”

看,满树的霜花如银花怒放,晶莹剔透;又仿佛攀枝的梨花,洁白高雅。它们似披着美玉,戴着白银,婀娜多姿,美丽动人。

读词语“千姿百态”“玉树琼枝”,读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出示:雾凇太美了!

再把这个句子送进这个句式里读一读。

三、概括主要内容。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感受了雾凇的美丽,那么这篇文章除了写雾凇的美,还讲了什么?快速读一读,找一找。(板书:形成)

试着根据黑板上提供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儿,雾凇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留着下节课再学习。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课生字。

四、指导生字。

同学们,还记得上课时老师在写“雾”字时,提到的写撇捺的"书写要领吗?(撇捺要舒展)其实,这课生字中,含有撇捺笔画的字很多,大家赶紧找一找,看谁找的又快又对。

出示:零、淹

大家看,这两个字撇捺的位置一样吗?

这两个字撇捺位置不同,写法一样吗?

引导:撇捺在中,左右要舒展。

撇捺在右,左收右放。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书写要领,试着来写一写这两个字。描一个,写一个。

展评。请同学们对照例字,和刚才的书写要领,评一评这位同学写的字。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吉林雾凇的美丽,知道了这课的主要内容,那么这美丽的雾凇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雾凇》教学设计4

第二课时

丹阳市云阳学校:张叶芳

教学期望:(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雾凇》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通过解读课文,结合网络资源,欣赏感受雾凇的美。

2、提高在网络环境下获取网络资源并利用资源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的语句。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这就是著名的吉林雾凇奇观。

2、昨天我们一起探究了雾凇形成的原因,谁来简单地向大家说说?

3、今天,我们进一步来领略雾凇的神奇和美丽。

[利用资源,探究文本]

1、雾凇美在什么地方?究竟有多美呢?想一睹为快吗?

2、赶快进入我们班级主页的“资源共享”版块,去美美地欣赏雾凇美景吧! (示范指出资源所在的位置)

3、你想发出怎样的赞叹?

4、读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片段,找出使你感觉特别美的语句,认真读读,闭上眼睛细细地品味一番。

5、交流、指导朗读:

①“十里长堤、洁白晶莹、缀满了枝头、银光闪烁”

(如雪般洁白、如银光闪烁的霜花缀满枝头,这奇妙的美景绵延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壮观至极,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奇观啊!)

②“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

(再细细地欣赏网页中的雾凇美景图,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幅图片,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向大家描述你眼前的雾凇? 远远望去,一排排杨柳的树冠似烟似雾,与天上的蓝天白云相接,让人分不清天地的界限。 // 垂柳苍松凝霜挂雪,戴玉披银,远远望去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 // 仰望松树的枝头,宛如玉菊怒放,雪莲盛开;柳树柔软的枝条,都被粘挂成璀璨的银丝;形态各异的灌木丛,一团团,一簇簇,晶莹夺目,宛如银珊瑚的奇葩。)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想象说话:昨天傍晚,十里长堤上的树木还是黑森森的,到第二天早晨,站在江堤向远处望去,呀!你看到了什么?

(琼枝玉叶的婀娜杨柳、银菊怒放的青松翠柏,千姿百态的雾凇奇观真让人目不暇接,这大自然神奇的杰作让无数人为之惊叹、流连忘返。)

④体会形成过程的神奇、美妙:

☆当雾气笼罩十里长堤时,如果你走在十里长堤上,你会有怎样的感觉?

☆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镀上白银 (体会雾凇形成过程的自然与奇妙。)

☆最初——逐渐——最后 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边朗读,边想象形成过程中雾凇的不同姿态。

☆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带着大家亲眼目睹雾凇形成的奇妙过程吗?

6、小结

[总结全文]

一位诗人在欣赏了吉林雾凇奇观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片童话般的银色世界让人摒弃最烦心的杂念,满脑子只是 “美”这个最简单纯朴的字眼。

把这份美带回家,和你的爸爸、妈妈一同分享,好吗?《雾凇》教学设计6

如今的课堂,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学生的合作学习,更有学生的创新学习,课堂气氛的活跃、和谐,教学民主,新课程理念让我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挑战,让我们看到自己教学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要经过不断地学习,在教学实践和反思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下是我对《雾凇》这一课的教学反思。

本课语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现着“奇美”的景象:雾凇的“奇幻”、形成条件的“奇特”、形成过程的“奇妙”。这节课,我关注了语文的人文性,以情为基础,重视感的过程,追求内化的终极目标,引领孩子欣赏优美文字中所蕴含的美妙绝伦的画面,让美充溢着课堂。本文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备课之前,我把这篇课文读了好几遍,因为我知道,文本解读是根,作为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应该是丰富,深刻而又独到的。

在教学雾凇形成的过程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给“镀”字换个近义词来推敲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希望孩子们能懂得雾凇是逐步形成的。但是,孩子们并不能达到我预期的设想,这时,我灵光一闪,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束松针,让学生上来给松针“镀白银”,其余学生仔细观察这位同学的动作,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所想到的哪个词语能代替“镀”,学生说了许多有创设性的词语,当然最后还是一致得出结论“镀”字最恰当。此时我再按序出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图片,直观形象地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作为一位老师,我感觉到教学思维中的火花是多么难得,因此课后我连忙做了笔记。其实平时的教学中有许多的“火花”,有经验的教师就会注意记录积累,所以我觉得这节课我和学生均有喜人的收获。

当然这堂课也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感觉在以下几方面还需改进:首先课件中出现大段课文,学生有些脱离了课文。特别是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我本想通过课件将雾凇形成的几要素理清,所以将八句话分开出示在大屏幕上,学生也读到位了,可是却忽略了将文中的关键词圈画出来。其次对学生的预设还应更充分,设计的问题还需要更到位。一个问题抛出去了,学生会怎样回答;学生的回答与你预想的不一致时,你又该怎样引导?看似四十分钟的一节课,教师要在头脑中反复盘算的时间却是四十分钟的几十倍。我在课前对学生的预设不够充分、全面。

我们经常说这样一句话: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遗憾,才能成就更多的完美。以上是我此次上课后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取他人之所长,补已之短,更上一层楼。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