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网

聚文网 > 公文 > 事务文书 > 总结 > 年度总结

区民政局年度基层社会事务年度工作总结

年度总结 2017-10-23 00:00:58
相关推荐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党的“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和市委市政府的“双创”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落实民权、改善民生的各项要求。经过努力,重点工作进展顺利,各项业务协调发展,多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突出干部学习,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习总书记《谈治国理政》读本,《聚焦两会热点》、《法制中国梦》、《聚焦新常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风建设进行时》等书籍。认真贯彻市委孙书记党的三严三实教育活动要求及提出的“四种精神”,并利用党员大会进行学习心得交流。我局党组发展了一名新党员,帮助他提高对党的深刻认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党员在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中的模范作用。

在今年的博义盐灶社区改造项目中,我局党员冲在第一线,出色的完成区委、区政府交给的任务,出色完成全部签约任务,走全区前茅。在投入“双创”的过程中,我局全体干部轮流到挂点社区开展“双创”工作,特别是党员同志,夜间还参加海垦街道每周三次的集中大整治活动。局长、书记多次在全局的工作会议上要求干部要在去年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作风建设,强调干部纪律和廉政教育。

二、突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一)指导村(居)、组做好村(居)务公开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多次到各镇(街),检查村(居)、组务公开情况。并在五个村组开展村组村务公开试点工作。

(二)努力推动基层政权和民主自治工作。推进我区“四议两公开”方案,指导村(居)委会把居民群众对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落到实处,自觉接受居民群众监督。

(三)民间非企业组织建设。今年登记民间非企业组织36家。为规范民间非企业组织的发展,举办了一期民间非企业组织负责人的培训班。

(四)社区建设工作。

1、继续完善社区工作站后续工作。为确保全区71个社区工作站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区财政局积极协助城西镇和各街道认真做好社区工作站银行账户开设“零余额”的申请和衔接工作,并为每个社区工作站指派一名财务人员负责。

2、推进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建设工作。今年区委、区政府安排2000万元作为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建设资金,积极寻找合适房源,截止目前购买9处社区办公服务场所,租赁办公服务场所6处,装修办公服务场所、完善配套设备15处,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518万元(含社区标准化建设经费)。投资400万建设龙桥镇永东村、龙桥镇道贡村、龙泉镇新江村和龙泉镇占符村4间村民社区活动中心。

3、开展市级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区改创办积极部署,从尚未完成创建工作的社区中选取条件相对较好的长堤、龙昆下、玉河等24个社区进行创建申报,做好创建工作的经费保障。

4、成立区社区志愿者服务大队,培育和发展专业志愿服务组织。按照市网格管理中心、市改创办和区改创工作要求。大力倡导“四种精神”,每一个社区居委会根据自身条件均已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社区居委会成员、网格员是其中的主体。近段时间以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活跃于大街小巷开展志愿服务,传播志愿精神,净化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双创”创建活动为契机,结合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工作,积极培育发展“乐助”服务社、“友善”服务社、“星海”服务社等社会组织。社区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围绕心理健康辅导、妇女维权、法律援助、老年人权益保护等主题,开展活动5场次,参与人数近千人,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5、启动“村改居”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区于10月启动“村改居”工作,成立了以区委调研员张华为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区“村改居”工作领导小组,为村改居工作提供保障。

三、突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强化基本民生保障

(一)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落实过程中,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认真组织搞好调查、申请、公告、审核、审批及低保金的发放。2015年低保金发放情况:城市第一季度715户,1384人,季度低保金1192500元;第二季度,707户,1360人,季度低保金1172580元;第三季度,696户,1342人,季度低保金575588.4元;第四季度,678户,1308人,季度低保金1401399元;农村低保第一季度2246户,5177人,季度低保金2634800元;第二季度,2191户,5034人,季度低保金2569500元;第三季度,2178户4995人,季度低保金4054449元;第四季度,2178户,4995人,季度低保金4053438元。

(二)按时发放农村五保金。第一季度551户,587人,季度五保金756800元;第二季度543户,578人,季度低保金745190元;第三季度538户,569人,季度五保金734010元;第四季度539户,573人,五保金825120元。

(三)按时发放孤儿养育金发放。上半年35人,发放养育金126000元;下半年31人,发放养育金111600元。

(四)助学。对低保户高中、大学子女进行核实,确保杭州万向集团对贫困高中、大学生的助学;配合教育局对低保家庭困难学生进行核查,使贫困学生得到救助;根据《XX市低保家庭高校新生入学救助实施方案》审批低保家庭子女的应届大学生19名,通过“惠民补贴一卡通”实施发放83000元,使贫困大学生得到救助。

四、救灾救济工作

(一)精心组织全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活动”。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 分别在中山街道、滨海街道设点,开展了针对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宣传书200余本、宣传手册600本、悬挂横幅64条。

(二)着力抓好“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继续在全区开展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今年将大同街道创建一个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三)安排救济资金和物资。下拨各镇(街)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500万元;下拨各镇(街)临时救济款106万元。10月21日安排救灾物资棉被1500床、毛毯1000床、运动服500套到各镇(街)用于解决冬令期间受灾群众口粮、衣被等基本生活困难。

(四)缓解城乡困难群众就医难或因病致贫。截止11月10日,城市特殊医疗救助6人次,救助金额85193元;农村特殊医疗救助24人,救助金额343287元;城市重特大医疗救助4人次,救助金额54900元;农村重特大医疗救助15人次,救助金额258500元;医疗救助1179人,季度发放金3331717.47元。

(五)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截止11月10日止,城市临时救助127人次,救助金额250500元,农村临时救助226人次,救助金额466000元。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党的“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和市委市政府的“双创”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落实民权、改善民生的各项要求。经过努力,重点工作进展顺利,各项业务协调发展,多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突出干部学习,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习总书记《谈治国理政》读本,《聚焦两会热点》、《法制中国梦》、《聚焦新常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风建设进行时》等书籍。认真贯彻市委孙书记党的三严三实教育活动要求及提出的“四种精神”,并利用党员大会进行学习心得交流。我局党组发展了一名新党员,帮助他提高对党的深刻认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党员在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中的模范作用。

在今年的博义盐灶社区改造项目中,我局党员冲在第一线,出色的完成区委、区政府交给的任务,出色完成全部签约任务,走全区前茅。在投入“双创”的过程中,我局全体干部轮流到挂点社区开展“双创”工作,特别是党员同志,夜间还参加海垦街道每周三次的集中大整治活动。局长、书记多次在全局的工作会议上要求干部要在去年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作风建设,强调干部纪律和廉政教育。

二、突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一)指导村(居)、组做好村(居)务公开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多次到各镇(街),检查村(居)、组务公开情况。并在五个村组开展村组村务公开试点工作。

(二)努力推动基层政权和民主自治工作。推进我区“四议两公开”方案,指导村(居)委会把居民群众对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落到实处,自觉接受居民群众监督。

(三)民间非企业组织建设。今年登记民间非企业组织36家。为规范民间非企业组织的发展,举办了一期民间非企业组织负责人的培训班。

(四)社区建设工作。

1、继续完善社区工作站后续工作。为确保全区71个社区工作站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区财政局积极协助城西镇和各街道认真做好社区工作站银行账户开设“零余额”的申请和衔接工作,并为每个社区工作站指派一名财务人员负责。

2、推进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建设工作。今年区委、区政府安排2000万元作为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建设资金,积极寻找合适房源,截止目前购买9处社区办公服务场所,租赁办公服务场所6处,装修办公服务场所、完善配套设备15处,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518万元(含社区标准化建设经费)。投资400万建设龙桥镇永东村、龙桥镇道贡村、龙泉镇新江村和龙泉镇占符村4间村民社区活动中心。

3、开展市级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区改创办积极部署,从尚未完成创建工作的社区中选取条件相对较好的长堤、龙昆下、玉河等24个社区进行创建申报,做好创建工作的经费保障。

4、成立区社区志愿者服务大队,培育和发展专业志愿服务组织。按照市网格管理中心、市改创办和区改创工作要求。大力倡导“四种精神”,每一个社区居委会根据自身条件均已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社区居委会成员、网格员是其中的主体。近段时间以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活跃于大街小巷开展志愿服务,传播志愿精神,净化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双创”创建活动为契机,结合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工作,积极培育发展“乐助”服务社、“友善”服务社、“星海”服务社等社会组织。社区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围绕心理健康辅导、妇女维权、法律援助、老年人权益保护等主题,开展活动5场次,参与人数近千人,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5、启动“村改居”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区于10月启动“村改居”工作,成立了以区委调研员张华为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区“村改居”工作领导小组,为村改居工作提供保障。

三、突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强化基本民生保障

(一)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落实过程中,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认真组织搞好调查、申请、公告、审核、审批及低保金的发放。2015年低保金发放情况:城市第一季度715户,1384人,季度低保金1192500元;第二季度,707户,1360人,季度低保金1172580元;第三季度,696户,1342人,季度低保金575588.4元;第四季度,678户,1308人,季度低保金1401399元;农村低保第一季度2246户,5177人,季度低保金2634800元;第二季度,2191户,5034人,季度低保金2569500元;第三季度,2178户4995人,季度低保金4054449元;第四季度,2178户,4995人,季度低保金4053438元。

(二)按时发放农村五保金。第一季度551户,587人,季度五保金756800元;第二季度543户,578人,季度低保金745190元;第三季度538户,569人,季度五保金734010元;第四季度539户,573人,五保金825120元。

(三)按时发放孤儿养育金发放。上半年35人,发放养育金126000元;下半年31人,发放养育金111600元。

(四)助学。对低保户高中、大学子女进行核实,确保杭州万向集团对贫困高中、大学生的助学;配合教育局对低保家庭困难学生进行核查,使贫困学生得到救助;根据《XX市低保家庭高校新生入学救助实施方案》审批低保家庭子女的应届大学生19名,通过“惠民补贴一卡通”实施发放83000元,使贫困大学生得到救助。

四、救灾救济工作

(一)精心组织全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活动”。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 分别在中山街道、滨海街道设点,开展了针对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宣传书200余本、宣传手册600本、悬挂横幅64条。

(二)着力抓好“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继续在全区开展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今年将大同街道创建一个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三)安排救济资金和物资。下拨各镇(街)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500万元;下拨各镇(街)临时救济款106万元。10月21日安排救灾物资棉被1500床、毛毯1000床、运动服500套到各镇(街)用于解决冬令期间受灾群众口粮、衣被等基本生活困难。

(四)缓解城乡困难群众就医难或因病致贫。截止11月10日,城市特殊医疗救助6人次,救助金额85193元;农村特殊医疗救助24人,救助金额343287元;城市重特大医疗救助4人次,救助金额54900元;农村重特大医疗救助15人次,救助金额258500元;医疗救助1179人,季度发放金3331717.47元。

(五)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截止11月10日止,城市临时救助127人次,救助金额250500元,农村临时救助226人次,救助金额466000元。

五、突出维护优抚对象权益,完善优抚安置体系

(一)认真做好优抚工作。通过《全国优抚信息管理系统》做好优抚对象个人信息的校对工作。按时将优抚抚恤资金通过“一卡通”发放到重点优抚对象手中。及时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二)及时发放各类优抚资金。我区现有优抚对象762人,其中定期抚恤优抚对象152(含60岁烈士子女7人)人,残疾军人181人,参战(核试)人员207人,60岁农村退伍兵222人。全年累计发放各项优抚资金10406751元。

(三)积极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立足基层,注重实效,开展丰富多彩的双拥活动,为我区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局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搞好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工作。春节、“八一”期间区三套办领导成员带领双拥成员单位组成慰问团,慰驻区部队,了解驻区部队工作训练、生活等情况,帮助部队解决实际困难,并送去了慰问金共计180多万元。

(四)安置工作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动员各方面力量关心退役士兵,鼓励退役士兵树立自主就业观念,确保了安置工作改革的顺利完成。今年共接收退役士兵107名,其中:转业士官9名,义务兵98名。共发放退伍安置金439多万元,生活补助费33840元,安排就业培训费6万元,帮扶救助金36万元。

六、突出社会专项事务建设,优化民政公共服务职能

(一)建立健全全区居家养老指导中心、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村委会)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的三级组织机构网络。滨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已投入运营,龙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海垦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运营。将居家养老服务扩大到新坡镇和遵谭镇所有的农村。

(二)努力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分批组织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尽快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目前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740人,截止10月底,居家养老服务时间94870小时,上门次数38588次。

(三)组织开展高龄补贴资格认证工作,做好高龄补贴工作的规范管理。通过高龄补贴资格认证及时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及百岁老人发放长寿补助金,截止10月底,共为8004位高龄老人发放补助金9951336元。

(四)广泛宣传,提高了全民敬老意识。印发《新老年法》、《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宣传册》共5000册,发放到各村(居)委员和老人手中,并制作横幅30条,大力营造了爱老敬老的舆论氛围,强化了全社会的爱老敬老意识。组织社工、志愿者、老人一起开展为老服务活动。开展义诊、发放宣传资料 。

(五)开展了特色鲜明的敬老活动。 “敬老月”期间,慰问全区百岁老人60人发放慰问金18000元;联合三亚301医院,逐一上门为百岁老人进行免费体检;联合市老龄办和市养老文化研究会到龙桥敬老院开展送医送药送戏送文化活动。

(六)依法进行婚姻登记。进行1990年以来的婚姻登记信息补录工作。日常婚姻登记工作严格按照《婚姻法》及上级民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截止11月9日办理结婚登记3170对,离婚登记791对,补领结婚证464对,补领离婚证72件,出具婚姻记录证明4331件,无一例差错,合格率达100%。

七、存在问题

民政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措施是通过举办民政业务培训班,提高民政队伍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1、社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由于我区XX区较多,受城市发展的制约,物色合适的社区办公服务场所难度较大,标准化规范化难于开展。

2、通过社区改革倒逼全区深化改革方面没有体现。我们虽然进行了社区10项改革,但各有关责任单位该项工作进展缓慢,对推动全区各项改革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

3、网格员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网格员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很少参与社区行政性工作。

八、奋勇争先,20xx年民政工作再上台阶

(一)逐步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水平

1、全面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服务窗口”,依托镇(街)设立统一的救助申请受理窗口,拓展窗口服务功能,在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

2、努力争取建立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平台,通过信息核对,改进经济状况核查手段,强化民主评议票决制和公开公示制度,坚决纠正和杜绝不经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纳入低保的做法,有效减少和遏制“错保”发生。

3、推动区政府成立社会救助协调小组工作机制,出台区“救急难”试点办法,建立健全部门协调办理社会救助的工作办法,高标准落实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4、加大医疗救助的力度,及时更新医疗救助系统软件,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医疗救助对象能够及时报销,积极开展二次救助工作,拓展医疗救助补助形式。

(二)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

1、以法律法规为指南认真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及时认真依法依规地指导全区20xx年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并做好全区新当选的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岗前培训工作。

2、以玉沙社区建设的完整社区为标杆,为全面推动全区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做好指导和协调工作。20xx年实现全区社区办公工作用房面积达标,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平台星级达标建设,社区工作工作站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促进社区工作工作站规范化建设。

3、按照上级的部署安排,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区“村改居”工作搞好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

4、努力开展建设规范化村委会的活动,指导和协助镇、村完善村委会自治制度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村级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

5、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协助相关部门开展村、社区减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村社区工作准入制度。

(三)深化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一是切实落实抚恤优待政策。全面实施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优抚对象生活补助、医疗待遇等落实到位。二是继续深入开展“关爱行动”活动,切实解决好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平稳推进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加大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四)增强社会事务管理工作能力

一是探索建立殡葬管理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墓地生态建设整治工作,确保区、镇、村公墓生态建设整治工作收到实效。研究出台一系列殡葬政策及相关措施,建立殡葬长效管理机制。要在原有的惠民殡葬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惠民范围和惠民内容。二是不断巩固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成果。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婚姻颁证工作个性化开展,提高我区婚姻登记的整体水平,让人民群众满意。

(五)进一步推动老龄事业发展

继续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增加享受政府居家养老福利性补助的人数。继续在我区农村开展农村幸福院建设。在完善居家养老、高龄老人补贴制度等服务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以让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组织、培养兴趣爱好为内容的各项活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